2010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模擬試卷(七)相關素材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6-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關素材鏈接
《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概述
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努力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高效規范的醫藥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嚴格有效的醫藥衛生監管體制、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立健全醫藥衛生法律制度。
醫改近期目標: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重點抓好五項改革:
一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較大幅度提高參保率,妥善解決流動人口醫保問題,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二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科學合理確定基本藥物,控制基本藥物價格,減輕群眾藥費負擔。
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保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加大政府投入,規范收支管理。改進醫院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
發改委網站公布了深化醫改公開征求意見稿,我們也首次見到了公眾期盼已久的醫改初步方案。總結該方案的主要內容可以總結為“四梁八柱”:“四梁”指的是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體系;“八柱”指的是醫療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監管機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統、法律制度。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內容確定公共衛生服務范圍。明確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增加服務內容,細化服務和考核標準。鼓勵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水平和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央規定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相應內容。二、醫療服務體系重點內容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對于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要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干、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明確不同層級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職責。對于城市衛生服務體系要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基礎,明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職責是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療服務。而城市醫院的職能重點在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提出了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的具體措施,如改善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等。三、醫療保障體系重點內容強調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為補充。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目前重點保障大病,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財力的提高,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提到了完善城鎮職工醫保、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全面實施新農合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重點提到了幾個原來的醫改方案的盲點,包括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老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和農民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比較具體地規范了如何將農民工納入基本醫保體系。四、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重點內容這部分的重點是建立基本藥物制度。與之相配套的有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和發布主體、生產和供應體系的具體細則和基本藥物的使用規范。五、管理體制重點內容對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屬地化管理,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對醫療保險管理體制實行中央規定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六、運行機制重點內容重點是要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體制。對于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方式,而且對藥價實行零差率銷售。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藥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藥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采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七、投入機制重點內容
對基本醫療服務和特需醫療服務區別對待,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直接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使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明顯減輕;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使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衛生投入重點用于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八、價格形成機制重要內容
包括規范醫療服務價格和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兩方面。對藥品價格形成機制,要合理調整政府定價范圍;對新藥和專利藥品逐步實行上市前藥物經濟性評價制度。對仿制藥品實行后上市價格從低定價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推行在藥品外包裝上標示價格制度。嚴格控制藥品流通環節差價率。
醫改方案從總體上把握,可以看成兩個主要的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國家加大對老百姓就醫的補貼,提高老百姓的醫療保障水平;第二部分是國家要設法理順醫療機構的機制和體系,使醫療機構能夠更好地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
基本醫療“政府主導”
要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衛生投入。政府投入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
公益性成為關鍵詞
此前,醫改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還是保持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曾引發各方巨大爭議。在方案的設計醞釀過程中,始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這次明確了醫改必須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
以藥養醫將退出歷史舞臺
在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醫院通過藥品價格加成收入彌補其財政投入不足所需的運營和發展費用,在我國被稱為“以藥養醫”。未來將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消以藥養醫機制,切斷醫院運行與藥品銷售的利益聯系,降低藥品價格。
2020年前建立全民醫保
目前的醫療改革方向就是在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走向全民醫保,在2020年前建立健全的全民醫保體制。醫改方案明確,從重點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
藥品價格將降低
公立醫院要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降低藥品價格,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即中央政府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除了增加財政補助,也會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以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醫改新方案大事記:
2006年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成立以發展改革委和衛生部牽頭、16個部門參加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研究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經過一年多努力,形成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2007年12月26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托,衛生部部長陳竺向會議報告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點工作。報告顯示,醫改方案把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放在首位。在這份醫改方案中,公益性成為關鍵詞,以藥養醫將退出歷史舞臺。
2008年3月,陳竺透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2008年4月11日、15日,溫家寶分別主持召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座談會,首次就《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
2008年10月14日至11月14日國家發改委將《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歡迎各界人士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進一步完善。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公布,提出“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