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010年公務員言語理解命題來源詳解
來源:新浪教育發布時間:2010-03-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之前,歷屆亞運會均在首都城市舉行,之后已有四個非首都城市成功取得了亞運會的主辦權,這( )亞運會的開放和多元化。
A。展現 B。表現 C。實現 D。體現
【解析】該題目的正確答案應該選D選項,這個詞語搭配相對比較簡單,大家看后面的命題來源就可以清晰作者的思路。今年是亞運年,選擇的話題也有涉及亞運方面的主題,請同學們適當留意了。
【命題來源】選自南風窗雜志——《亞運“傾國”與“傾城”》
考察1951年以來的亞運史可發現,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之前,歷屆亞運會均是在首都城市舉行的,之后,已有4個非首都城市相繼取得了亞運會的主辦權。這體現了亞運的開放和多元化,也是亞運會逐漸淡化政治色彩,回歸體育精神的開端。
2.人民富起來了,但如果教育不能及時跟上,倫理道德的( ),會成為新的社會問題。
A。淪喪 B。失范 C。缺失 D 喪失
【解析】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其實這道題目,有同學認為應該選A選項“淪喪”,其實不然,從常規搭配上看,很多人常用的詞匯中有“道德淪喪”這個搭配。但問題的關鍵在于:
原文這里是“倫理道德”,是兩個詞的組合,而不僅僅是“道德”一個詞。即我們可以組合“道德淪喪”,但不可能組合“倫理淪喪”這樣一個搭配。所以,選A的人犯了一個錯誤是,沒有看清楚這個題目的“完整”搭配關系,貿然用“自然語感”去組合“某一個局部”詞語的搭配關系,其實反而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所以戴斌老師在這里也希望告訴同學們一個道理,同學們做學問的過程中,可能還是要細心一些,學問需要不斷思索,切不可想當然。如果大家需要進一步考究的話,可以看看這道題目的命題來源,這是選自選自彭林教授在東南大學“人文大講座”上的演講的原文,文筆和演講都很精彩,值得大家借鑒學習。
【命題來源】選自彭林教授在東南大學“人文大講座”上的演講
現在,我們的人民也富起來了。但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及時跟上,就跟暴發戶沒什么兩樣,倫理道德的失范也會成為新的社會問題。5000年的文明給了我們很豐富的養料,如果我們能把里面的東西學會了,將來會受用不盡。
3.雖然有人擔心去年經濟復蘇是建立在投資泡沫上的海市蜃樓,但是也有人認為中國基建和城市規劃方面的政策具有較強的(
),并將為新一輪增長奠定基礎。
A 。戰略性 B。可行性 C。前瞻性 D。導向性
【解析】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其實這道題目,有同學認為應該選A選項“戰略性”,其實不然,政策具有戰略性,其實搭配起來真的很別扭。其實很多專家學者談起政府的政策,如果是支持角度的,都會稱贊其具有“前瞻性”。因為政策本身就是對“未來”的一種調控規范,政策出臺后針對的是“未來”,所以“前瞻性”更吻合原文題意。其實千不該萬不該,同學們都不應該選A選項,反而從干擾性上看,戴斌老師認為D選項的導向性倒是一個比較強的干擾項,因為“政策導向”倒是一個常見的搭配關系。“政策具有戰略性”?是沒有這個搭配的。不過對“政策”做出【“戰略性”調整】倒是有這個搭配,但就和原文完全不相關了。
【命題來源】本文改編自——英國金融時報:從昆明看中國的經濟泡沫有多大
雖然在有些人看來,中國在基建和城市規劃方面的投資具有前瞻性,并將為新一輪增長奠定基礎,但其他人擔心,去年的復蘇其實是建立在投資泡沫上的海市蜃樓。對于脆弱的全球經濟而言,這個問題同樣關鍵。如果中國的復蘇夭折,全球其它地區很可能受到拖累,從而陷入“雙底”型衰退。
4.美國是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主要( ),全球化因此被深深被打上美國的烙印,許多的人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即全球化除了可以通過資本主義和美國的方式推進以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方式?
A。引領者 B。推動者
C。主導者 D。倡導者
【解析】這是又一篇節選自南風窗雜志的文章段落。據戴老師了解,不少的命題專家還是比較喜歡看《南風窗》這本雜志的,很多主題,甚至是申論的命題都會參考《南風窗》雜志的文章。可能是因為個人經歷的緣故,戴老師本人也比較喜歡這本雜志,因為戴斌老師以前在機關人事部門工作的時候,很多核心領導干部都比較喜歡《南風窗》雜志,他們都很認可這本雜志。當然,根據國內考試研究中心的研究及相關的內部信息,命題者的目光思路當然不可能只鎖定在一本雜志上,他們還有一些其他的素材來源(不一定限定是媒體或雜志)。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命題者的命題喜好和思維觸角所及之處,然后科學地分析與預測,還是有可能鎖定準確的命題方向的,建議大家多留意這個點。
【命題來源】本文選自——南風窗雜志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相信共產主義——專訪俄羅斯共產黨總書記久加諾夫》
久加諾夫:美國是今天全球化進程的主要推動者,全球化因此被深深打上美國的烙印。美國借助自己的霸權地位,不僅對世界其他國家進行威脅和壓榨,而且還利用國際機構作為自己擴張政策的工具,“美國式全球化”是美國踐踏別國主權、民族特性和歷史文化的全球化,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意識形態的全球化,是美國四處插手、謀求世界霸權的全球化。
幾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表明,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這些問題已威脅到人類自身的幸福與安全。在金融危機之下,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是腐朽的資本主義的論點得到了新的證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即全球化除了可以通過資本主義和美國的方式推進以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方式?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