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問題及對策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2-07
近年來,上海乃至全國的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明顯下降,施工現場的文明程度有了較大提高。這與建筑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行業主管部門有效管理是分不開的。但也應該看到,還有不少施工現場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隱患,有許多危險源沒有真正受控。究其原因在于市場和企業兩個方面。
一、建筑市場尚有管理空白點。目前,上海市大部分一、二級資質的施工企業和部分外省市高資質企業都已演變成純管理型的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較多公司并無過硬的勞務施工隊伍。有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標后,全部分包給有關專業隊伍,公司僅派幾個技術人員到現場配合管理。人員配備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專業人員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公司任命的項目經理要么是掛牌的,現場基本不到,或者很少到;要么是有職無權的。
在這種情況下,要按有關規定搞好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顯然十分困難。在某工地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一個項目負責人看到幾個民工未戴安全帽,上去勸阻,沒想到這幾個民工不僅不聽勸阻,還要打這個負責人。他們說:“我們又不拿你的工資,誰要你管。”這就是層層分包引起的后果。
由于建筑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為拿到工程不惜惡意壓價,用于安全生產的經費少之又少。一旦中標,用于安全生產的必要設備、器材、工具等無力購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從而導致施工現場十分混亂,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專業教育培訓機制不健全也是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農民工現已成為建筑業勞動力的主體。一個農民從放下鋤頭到建筑工地當民工,很難馬上適應。從近幾年發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來看,有80%左右的死者從農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滿3個月。他們沒有經過必要的上崗培訓,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誰該負起培訓他們的責任呢?回答是用人單位。假如是整建制的合格分包工隊伍,安排培訓民工還是有可能的,但目前的情況是,大多數分包隊伍都做不到。
在對技術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員的施工安全培訓問題上,現有的培訓機制也不健全。有許多技術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員相當缺乏施工安全知識,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監理人員。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已頒布施行,加強對技術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應當成為施工企業的當務之急。假如技術工人在自己從事的職業中,連如何保護自己都不知道;工程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不能及時地發現安全隱患,對違章作業、違章指揮熟視無睹。這樣的工地不出事故是偶然,而出事才是必然的。如果這一層面的工地骨干在施工安全方面不能以身作則,又怎么去要求更多的民工呢?
二、施工企業整體素質亟待提高據筆者了解,在行業主管部門日常檢查中,經常發現工地上民工不戴安全帽,即使有的戴了,也不扣帽扣,而帽扣不扣等于不戴。去年某工地先后發生4起墜落死亡事故,墜落高度都在2至3米之間。假如這些人帽扣扣緊了,是可以避免死亡的。
目前,施工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一些好的隊伍,從工程開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點、高標準地要求自己。各級主管部門任何時候去檢查工地,都能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有不少工地,哪怕事先已經通知要來檢查,等到了現場一看,問題還是很多。而有的問題是在以前的檢查中曾反復強調要整改的,結果是今天改了,明天又反復。
三、加大監管力度,消除管理盲區針對上述諸多問題,應由有關主管部門牽頭各方協力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一是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有意識、有計劃地培育勞務施工隊伍。凡參與工程分包的隊伍,要加強其資質審查和從業人員的考核。不能高資質企業中標后,全額分包給低資質企業,除了收管理費,其他什么也不管。
二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其建設系統人員培訓機制,并建立民工準入制度。凡進入施工工地的所有民工必須先接受培訓教育,一律持證上崗。這應成為主管部門對施工企業考核、資質年鑒和升級的重要指標。讓每一位工程建設參與人員都能接受培訓和教育,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起建筑從業人員學習的網絡。大型建筑企業內部應建立民工學校,除對本公司民工進行全員培訓外,還可以吸收社會上更多參與建設工程的勞務人員接受培訓。
注冊建筑師考試輔導權威名師團隊 助你通關! 咨詢:010-5126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