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國企業家》:作為宏觀經濟學家,你如何定義未來的經濟社會? Andrew Scott:經濟危機加劇,中國等一些亞洲國家仍在成長。此外,對于金融的監管,使得融資成本增加,增長模式會有大變化。 《中國企業家》:宏觀經濟形勢會對公司層面產生怎樣的影響? Andrew Scott:全球化不斷擴展,保護主義增強。金融監管增強。前30年,趨勢是全球化、科技創新、放松監管,未來將仍會是全球化,但是加強監管的全球化。 《中國企業家》:經濟危機中,英國最早進行政府刺激方案,那英國經濟現在表現如何? Andrew Scott:我認為英國政府在危機中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第一時間發布政府刺激方案。但問題在于這場經濟危機中的所有國家,所有行業,所有公司都運用了太多的杠桿化,長融短投、短融長投的行為都會導致恢復緩慢。2009年,美國、愛爾蘭、冰島都是恢復緩慢的例子,我對英國較早走出衰退不會奇怪,因為相對而言金融系統比較完備。 《中國企業家》:去年金融業哭著喊著要政府搭救,現在又是他們哭著喊著政府過度監管,該如何理解這種行為? Andrew Scott:好多人都在談論戰略,但關鍵在于金融業應該認真思考下一步。政府會從銀行中退出,加強流動性監管,銀行負債率高。2010年,中國更多是存錢,沒有借錢,銀行業沒有那么大規模,有房地產泡沫,但沒有更多產業泡沫。中國會恢復比較快。人們討論政府進入太多,但對金融業更重要的是拉動實體經濟。 《中國企業家》:如何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國際貨幣改革走向會怎樣? Andrew Scott:這涉及匯率轉換。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國家傾向于不改變匯率,而那些經常要向別人借錢的國家傾向于調整匯率,所有的變化都基于不平衡。中國要慢慢從出口導向型轉向拉動國內消費。最終人民幣需要慢慢升值。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并購行為會增加。如果對比日本和中國,日本有很多大公司,而中國還在成長中。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并購,如聯想收購IBM,產業戰略并購會增加。 《中國企業家》:下一輪的全球危機是什么? Andrew Scott:增長很難維持2位數,有可能政府退出過早,造成應對衰退不足,或者退出過晚,浪費相關資源。再有就是投資泡沫。大宗商品價格增長。 《中國企業家》:什么指標可以表明政府應該退出了? Andrew Scott:關鍵是金融系統。金融信貸增加,資本市場慢慢正常,政府可以考慮退出。失業率的降低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中國企業家》:哥本哈根會談和多哈會談證實是失敗的,那么國際秩序建立仍是可能的么? Andrew Scott:我認為哥本哈根會談和多哈會談牽涉到最廣泛的國家,利益更復雜。因此,通過G20的聯盟,或者通過建立國際金融體系可能相對會容易一些。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陸雄文院長:中國經濟需要更多管理人才支撐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