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商學院管理教育19年培養了多少MBA學生,這個數字是12萬之眾,但還遠不夠。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在1月30日舉辦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藍墨水新年論壇上表示,國內現在每年培養MBA的人數能力相對于美國1955年的水平,而國內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數量則更少。
陸雄文表示,如果加上臺灣、香港和澳門,中國的經濟總量離美國只有一步之遙,2到3年就可以達到美國的經濟總量。而世界經濟在恢復當中,中國經濟也會迎來很多的機會,很多國外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經濟將在整個世界恢復當中起到引擎的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也需要更多優秀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因此商學院的價值會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盡管中國的管理教育已經有19個年頭,但從顯性指標來講遠遠落后于美國。目前在中國大陸一共培養了12萬MBA學生,這個數字同經濟總量來相比,是遠遠不相符合的。現在在整個中國大陸所擁有的可以培養MBA的院校相當于美國1958年的水平,現在每年培養MBA的人數能力相對于美國1955年的水平,目前MBA畢業生占整個碩士培養總數5%,美國達到24%。
國內的經理人培養同美國有很大差距,美國有很大的培養量來支撐美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需要更多的職業經理人,但是到目前為止18、19年只培養12萬這個數字是遠遠不夠的,更不用說這里有多少是合格的。而且很多的企業家對于職業經理人有很多的垢病,很多人認為職業經理人可以用一用,但是不能長用。
陸雄文認為,商學院不僅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也具有全面知識體系的企業家。沒有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一個龐大的職業經理人體系來支撐這個社會經濟架構的話,這個社會是抵抗不住突然而來的危機。反過來,如果這個社會只有職業經理沒有企業家精神,這個社會會失去活力和動力,會在全球經濟當中落后和衰退。
因此,他呼吁中國需要更多的企業家,需要有更多的職業經理,需要有更多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也需要有更多的受過良好訓練,聽取不同意見,然后進行智慧決策的,有理性的企業家。如此中國經濟就會有希望,就有可能得到可持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