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證明,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中國化的原因在于:(ABC) A.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B.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 D.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現實發展模式 22.1952年黨中央在醞釀過渡時期總路線時,毛澤東把實現向社會主義轉變的設想,由建國之初的“先搞工業化建設”再一舉過渡,改變為“建設和改造同時并舉,逐步過渡”,這一改變原因和條件是:(ABC) A.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因素的不斷增長和對資本主義經濟的限制 B.為了確定我國工業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C.我國工業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已經完成 23.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是(ABCD) A.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 B.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長期奮斗的重要成果 C.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24.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BCD)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維護祖國統一 C.反對民族分裂 D.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多民族共同繁榮 2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適應的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符合中國歷史文化傳統,這是因為(ABCD) A.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 C.中國人民在對外交流中始終強調“親仁善鄰,和而不同” D.中華文化是一種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終是中國人民的精神特征 26.十九世紀下半葉,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時300年,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AB) A.指導思想的封建性 B.對外具有依賴性 C.民主階級的荒謬性 D.民族資產階級的腐朽性 27.鄧小平指出:“馬克思、列寧從來沒有說過農村包圍城市,這個原理在當時世界上還是沒有的。但是毛澤東同志根據中國的具體條件指明了革命的具體道路”。毛澤東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道路的根據是(ABCD) A.中國內務民主制度,外無民族獨立 B.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C.中國革命的敵人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農村是其統治的薄弱環節 D.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馬躍東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海天考研 任汝芬老師2010考研政治參考答案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