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要點】 (1)①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革命果實最終被篡奪,未能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也未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未能改變封建主義和軍閥官僚政治的統治基礎,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 ②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有能夠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中國共產黨實際上是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思想的繼承人,繼承了其民主革命精神,完成了民族獨立和解放、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任務。 ③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是同孫中山對于中國革命的構想是一致的,同孫中山“新三民主義”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說“終于結出了果實”。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具有偉大的意義: ①標志著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就此結束,中華人民一洗近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開始以嶄新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標志著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和欺凌的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 ③標志著軍閥格局、戰亂頻仍、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④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條件。 ⑤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為了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它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和調集全國力量,鞏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個中華民族。 因此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37.材料: 交通環境是由人、車、路構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國機動車擁有量已超過1.78億輛,擁有駕照的公民已超過1.3億人。由此帶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公眾強烈反響。 下列是有關交通問題的一些調查數據: 《人民日報》關于不文明開車行為及其原因的調查 個人反感的不文明開車行為 不文明開車的原因 斑馬線不減速讓行 2156票 亂停車擋道 1687票 司機素質普遍有待提高 2269票 夜間會車不關遠光燈 2045票 胡亂鳴笛 1412票 跟風,隨大流 1469票票 “加塞兒”,并線不打燈 1928票 司機出口成“臟” 1076票 行人不文明導致司機不文明 757票 雨天不減速水濺路人 1902票 搶黃燈 944票票 因車多路堵無法文明駕駛 464票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處交通違章的數據統計 全年查處交通違章總數 207萬起 比例:100% 其中:機動車違章 112.2萬起 54.2% 非機動車違章 80.5萬起 38.9% 行人違章 14.3萬起 6.9% 有專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現象看似個人的私事,但卻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領域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的缺失。要構建文明出行風尚,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問題: (1)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2)我們應如何從自身做起,構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答案要點】 (1)①道德和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兩大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來維護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實現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雖然道德和法律發揮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道德規范作用的更好發揮,需要法律支撐;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實現,則需要以道德建設為重要條件。良好社會秩序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②文明出行既有道德要求,也有法律要求,既要求增強道德感,也要求增強法律意識。交通不文明問題既是因為到的意識低,也是因為法律意識的缺失。 ③所以,文明出行本身就包含道德和法律兩個方面的要求,要構建文明出行風尚,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2)①構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既要強調法律意識、社會責任,也要注重道德意識,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改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范。 ②要慎獨自律,加強自我修養,磨練自己。慎獨自律的方法,即在無人知曉、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為無人監督而恣意妄為。 ③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意識,培養社會責任。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范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比如,參加志愿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我們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 ④要加強法律意識,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紀守法,遵紀守法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構建文明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38. 材料一 從2009年11月23日起,一則時長30秒“以中國制造 世界合作”為主題的廣告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正式播出。該廣告由中國商務部會同4家中國行業協會共同委托制作,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首個品牌宣傳活動,接下來還計劃在包括北美、歐洲等中國的主要貿易對象地區播出。 廣告圍繞“中國制造 世界合作”這一主題,強調中國企業為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正不斷與海外各國公司加強合作。廣告中展示了一系列帶有“中國制造”標簽的產品,例如,一個類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標注“在中國制造,但我們使用來自硅谷的軟件”,一雙運動鞋和一套衣服上標注有“在中國制造,但我們的設計來自于法國”,一臺冰箱上寫著“中國制造,但我們的采用歐洲風格”。 廣告在創意上獨樹一幟,從引導世界受眾重新認識暢銷全球的中國產品入手,能夠啟發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中國制造”和全球貿易的重新思考,從而逐漸拋棄對“中國制造”的偏見。 材料二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熱播的一則“攜手中國制造”為主題的廣告引發的關注和反響正在發酵。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去,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主動出擊展示國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有利于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有評論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崛起,如何建立國際形象成為當務之急,政府近期啟動了國際公關戰略,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率先向世界發聲之后,國家形象廣告或許會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對外形象的新渠道。還有人認為,中國早前一些產品安全事件令世界關注,現在希望能通過在全球投放廣告推廣“中國制造”以提升在國際上的形象,廣告中出現的法國設計、硅谷技術等字樣,說明中國目前還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它繼續把中國定義為世界工廠,因此,令消費者認為中國還只是產品的制造商,現在是從“中國制造”的地位上升為“中國創造”的時候了。 回答問題: (1)“中國制造,世界合作”的廣告說明了什么? (2)為什么說現在是從“中國制造”的地位上升為“中國創造”的時候了? 【答案要點】 (1)①體現了中國發展的成就。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發展,中國的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是當今世界經濟舞臺上的重要一員,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制造對世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②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既要堅持獨立自主,又要勇敢地參與經濟全球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個國家之間的發展相互依存、相互牽連程度日益加深,中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既有中國的問題,也有其他國家的問題,具有全球性,需要世界來共同承擔。 (2)①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為我們上升到中國創造提供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和前提,制度及教育的改革也為我們上升到中國創造提供了基礎。 ②我們能不能由中國制造上升到中國創造,已經成為我們發展面臨的障礙和嚴重挑戰。國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要求及國內輿論的壓力,品牌成為競爭的重要手段,科技創新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國際上核心技術的競爭成為大國競爭的焦點,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重要位置,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使科學技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馬躍東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海天考研 任汝芬老師2010考研政治參考答案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