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筆記多功能治療過程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2-30
多功能治療的一般特點多功能治療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因人制宜,因事制宜,雖然它有一個一般的程序結構,但只要治療者覺得有變動的必要,可以毫不猶豫地打破常規。拉扎勒斯經常強調這句話的意義:"對這一位特別的當事人來說,誰,什么,是最好的?"根據這個原則,多功能治療要求治療者要花大力氣來確定來訪者的具體情況如何,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用什么樣的方法,才可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多功能治療的另一特點就是采取多方面干預的策略,不局限于一個方面。對于行為、情感、感覺、意象、認知、人際關系和生理這七個方面,只要需要都可以進行干預。拉扎勒斯認為,綜合的干預是獲得最好療效,并且使改善長期保持下去的最好途徑。
咨訪關系拉扎勒斯也重視在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建立一種親密的、坦誠的、相互信任的關系。他重視咨詢者的一些個人特點(對發展關系有影響的,參見第五章)的作用。拉扎勒斯對咨訪關系的看法很容易得到我們的贊同。他認為,僅僅只提供關系支持,這樣的"治療"只對少數來訪者有效;對大多數來訪者而言,僅有良好的咨訪關系是不夠的。但缺了關系條件也是不行的。換言之,良好的咨訪關系是治療成功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他把關系看作治療技術能夠生根,能夠發揮作用的土壤。另外,他強調關系不應是為關系而關系,而應指向二人聯合起來解決問題,完成治療任務,應具有"工作關系"的性質。
評估多功能治療非常重視評估。它要求對BASICID各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評估的程序大體如下:
首先,多功能治療者要求來訪者完成一份"多功能生活史問卷",利用這份問卷,咨詢者力圖對來訪者做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以便確定這樣一些判斷:來訪者是否適合多功能治療,采取何種風格基調的治療比較合適,哪樣一些方法和技術可能比較奏效,當前比較緊迫、需要立即處理的問題是什么,等等。要明確的問題有12個,依次是:
1.有無精神病征象?
2.有無器質性障礙征象?
3.有無跡象表明有抑郁、自殺或殺人傾向?
4.當前主訴的問題是什么?主要誘發事件是什么?
5.有哪樣一些重要的前導因素?
6.對來訪者的問題起著維持作用的是何人?何事?或何物?(指后效強化作用)
7.來訪者希望從治療中得到什么?
8.有無線索提示采取何種治療風格較合適(如咨詢者采取指導姿態好還是非指導姿態好)?
9.何種會見方式能使來訪者有最佳收獲?個別的?與另一有關的人一起?全家一起?抑或是團體治療?
10.有無可能建立滿意的咨訪關系?有必要轉介嗎?
11.為什么來訪者在這時候尋求治療,而不是下一周,下個月或者下一年?
12.來訪者有哪些積極的特質或力量?
這份問卷完成后,咨詢者與來訪者一起對它進行分析,明確BASICID各方面的問題,做出一份"功能概貌圖"("ModalityProfile",實際上是一張問題檢出清單),這張清單按七個功能方面分別列出問題行為。它是制訂治療方案的依據。到此,初始評估就基本完成了。
在治療過程中間,還要不斷進行評估,稱為"次級評估"。次級評估主要是為了判斷治療是否有效,以及對某一局部問題作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找出某個問題在不同功能方面(例如認知和行為)的聯系,以便修改治療方案。
基本治療階段--多功能治療雖然非常強調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但還是有一個基本的治療路線。
一般而言,初始階段的會談集中力量建立密切的治療關系,進行問題評估和探索。這期間要做的一個重要判斷是確定來訪者是否適合作多功能治療,是否適合由這一位治療者來治療。如果認為有不合適,就把來訪者轉介給別的治療機構或別的治療者。
在初步評估結束,明確了問題行為以后,治療會談的重心就轉到探討合適的治療途徑上來,設法找出對此一位來訪者最有幫助的治療形式,看看這位來訪者需要哪樣一些具體的治療。即制訂一個治療計劃或方案。與此同時,多功能治療者往往已經著手對一些比較明顯、比較緊迫的問題進行處理。例如對抑郁、焦慮等表現突出的情緒反應給予一些勸告、安慰,使來訪者的即時不安有所緩和。如果發現有自殺、殺人等危機傾向,則不拘什么時候,一發現了就立即予以干預。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就轉入正式治療階段。治療依據問題檢查表和治療計劃,對BASICID每一方面的主要問題逐一予以解決,直至終止。要說明的是,多功能治療并不要求對檢查出的問題不分巨細地每一個都予以解決或消除。它只追求對一些重要的、影響廣泛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多功能治療者認為追求完全沒有問題或困擾的境界是不切實際的,他們會勸說來訪者接受這種并非十全十美的狀態。
多功能治療的另一特點就是采取多方面干預的策略,不局限于一個方面。對于行為、情感、感覺、意象、認知、人際關系和生理這七個方面,只要需要都可以進行干預。拉扎勒斯認為,綜合的干預是獲得最好療效,并且使改善長期保持下去的最好途徑。
咨訪關系拉扎勒斯也重視在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建立一種親密的、坦誠的、相互信任的關系。他重視咨詢者的一些個人特點(對發展關系有影響的,參見第五章)的作用。拉扎勒斯對咨訪關系的看法很容易得到我們的贊同。他認為,僅僅只提供關系支持,這樣的"治療"只對少數來訪者有效;對大多數來訪者而言,僅有良好的咨訪關系是不夠的。但缺了關系條件也是不行的。換言之,良好的咨訪關系是治療成功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他把關系看作治療技術能夠生根,能夠發揮作用的土壤。另外,他強調關系不應是為關系而關系,而應指向二人聯合起來解決問題,完成治療任務,應具有"工作關系"的性質。
評估多功能治療非常重視評估。它要求對BASICID各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評估的程序大體如下:
首先,多功能治療者要求來訪者完成一份"多功能生活史問卷",利用這份問卷,咨詢者力圖對來訪者做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以便確定這樣一些判斷:來訪者是否適合多功能治療,采取何種風格基調的治療比較合適,哪樣一些方法和技術可能比較奏效,當前比較緊迫、需要立即處理的問題是什么,等等。要明確的問題有12個,依次是:
1.有無精神病征象?
2.有無器質性障礙征象?
3.有無跡象表明有抑郁、自殺或殺人傾向?
4.當前主訴的問題是什么?主要誘發事件是什么?
5.有哪樣一些重要的前導因素?
6.對來訪者的問題起著維持作用的是何人?何事?或何物?(指后效強化作用)
7.來訪者希望從治療中得到什么?
8.有無線索提示采取何種治療風格較合適(如咨詢者采取指導姿態好還是非指導姿態好)?
9.何種會見方式能使來訪者有最佳收獲?個別的?與另一有關的人一起?全家一起?抑或是團體治療?
10.有無可能建立滿意的咨訪關系?有必要轉介嗎?
11.為什么來訪者在這時候尋求治療,而不是下一周,下個月或者下一年?
12.來訪者有哪些積極的特質或力量?
這份問卷完成后,咨詢者與來訪者一起對它進行分析,明確BASICID各方面的問題,做出一份"功能概貌圖"("ModalityProfile",實際上是一張問題檢出清單),這張清單按七個功能方面分別列出問題行為。它是制訂治療方案的依據。到此,初始評估就基本完成了。
在治療過程中間,還要不斷進行評估,稱為"次級評估"。次級評估主要是為了判斷治療是否有效,以及對某一局部問題作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找出某個問題在不同功能方面(例如認知和行為)的聯系,以便修改治療方案。
基本治療階段--多功能治療雖然非常強調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但還是有一個基本的治療路線。
一般而言,初始階段的會談集中力量建立密切的治療關系,進行問題評估和探索。這期間要做的一個重要判斷是確定來訪者是否適合作多功能治療,是否適合由這一位治療者來治療。如果認為有不合適,就把來訪者轉介給別的治療機構或別的治療者。
在初步評估結束,明確了問題行為以后,治療會談的重心就轉到探討合適的治療途徑上來,設法找出對此一位來訪者最有幫助的治療形式,看看這位來訪者需要哪樣一些具體的治療。即制訂一個治療計劃或方案。與此同時,多功能治療者往往已經著手對一些比較明顯、比較緊迫的問題進行處理。例如對抑郁、焦慮等表現突出的情緒反應給予一些勸告、安慰,使來訪者的即時不安有所緩和。如果發現有自殺、殺人等危機傾向,則不拘什么時候,一發現了就立即予以干預。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就轉入正式治療階段。治療依據問題檢查表和治療計劃,對BASICID每一方面的主要問題逐一予以解決,直至終止。要說明的是,多功能治療并不要求對檢查出的問題不分巨細地每一個都予以解決或消除。它只追求對一些重要的、影響廣泛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多功能治療者認為追求完全沒有問題或困擾的境界是不切實際的,他們會勸說來訪者接受這種并非十全十美的狀態。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