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學研究本質上是機會主義的,其目的不在于做或好或壞的實驗,而在于解決問題,如果一個問題碰巧笨拙地被解決了,那么優美的方法就永遠不會被找尋了。 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 A.研究不在乎方法的笨拙或優美,只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就可以了 B.科學研究的機會主義致使優美的方法永遠不會被找尋 C.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D.優美的方法不是科學研究追求的目標 2. 華盛頓被美國人尊為“國父”,對這個稱號他是當無愧的。他生長在弗吉尼亞州,繼承一份很大的產業,擁有許多黑奴,已進入南部屈指可數的大種植主之列。 這段話主要寫了( )。 A.華盛頓的生平 B.華盛頓的出生地及家庭背景 C.華盛頓有很大功績 D.華盛頓是美國的“國父” 3. 人面呢?顏色比那紙制的小玩意兒好而且活動,帶著生氣。你褒獎他的時候,他雖是高興,臉上卻裝出很不愿意的樣子;你指責他的時候,他雖是懊惱,臉上偏要顯示勇于納言的樣子。 這段話認為,紙面具與人面最大的不同是( )。 A.它顯現出更鮮明的個性特征 B.它沒有人面那么生動的色澤 C.它并不具有人面的欺騙性 D.它經不住人們的褒獎或指責 4.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非物質利益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追求會越來越占有重要的位置。要調動人們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利用物質利益原則來調節外,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 A.當人們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就不存在了,非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成為惟一的作用 B.當人們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非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會逐漸增大,而物質利益對經濟效率的推動作用則會呈遞減狀態 C.精神上的需求必須建立在物質利益上,精神上的追求是次要的,而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主要的 D.非物質利益與物質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 5.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拱長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連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連,所以這種橋叫連拱石橋。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為( )。 A.盧溝橋修建年代并不久遠 B.盧溝橋身很長 C.簡單介紹了盧溝橋的橋體構造 D.盧溝橋是各拱相連的連拱石橋 答案及解析 1.B.仔細閱讀該段文字可知,科學研究本質上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找優美的方法,因此,A、C、D三項的描述均正確,只有B項不符合該段的意思,故選B. 2.B.本段文字主要講述華盛頓的出生地及其家庭背景,因此,正確答案為B. 3.C.仔細閱讀這段文字可知,人面具有欺騙性,而紙面不具有,故本題應選C. 4.B.本段文字意在強調,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與滿足,縱觀四個選項,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5.C.該段文字的大部分都在介紹盧溝橋的橋體構造,如橋長、橋面寬、各拱相連等。因此,其主要意思是向人們介紹盧溝橋的橋體構造。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考行測言語理解題型必看五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國考行測言語理解題型必看七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