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重點:關于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是行測部分考查的重點,具體考查內容有:(1)詞語的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詞語的語境義,即“正確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2)詞語的運用方面主要從詞語的恰當搭配和組合的角度考查;(3)詞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和關聯詞語的使用;(4)近義詞的區分;(5)正確的使用成語。知識要點:1.詞的構成和分類詞是由語素構成的、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造句單位。詞的分類主要有單純詞和合成詞兩種。單純詞是只有一個語素構成的詞。可分為連綿詞、雙聲連綿詞、疊韻連綿詞、非疊韻連綿詞、疊音詞、擬聲詞和譯音詞。 合成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構成的詞。可分為復合式合成詞、重疊式合成詞和附加式合成詞。 2.詞義的性質和分類 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詞義包括詞的詞匯意義、詞的語法意義和詞的色彩意義(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 詞義的分類:(1)從詞義的多少分為單義詞和多義詞。其中多義詞的意思包括本義、基本義、比喻義和引申義。(2)從詞義的遠近程度分為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3)從詞義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詞、貶義詞和中性詞 詞義的古今變化包括詞義的擴大、縮小,詞義的轉移,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名稱說法的改變,單音詞變為復音詞。 3.近義詞的辨析 近義詞是選詞填空中常見的題型,這個問題的把握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詞義的側重點不同 這是近義詞的重要差異。名詞同義詞的側重點區分往往在所指事物、現象的特點方面。動詞同義詞的區別往往在所指動作的方式、方法或動作的結果方面。【2008年廣東省上半年行測真題第25題】將選項中的詞語依次填入下列各( )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人人都有心中最值得()和喜歡的地方,或許是城市小巷,或許是山林大川,總會有個地方值得你去向往。 ②他不顧刺骨的寒冷跳進河中,救上三名落水兒童,全體師生都在()他英勇救人的事跡。 A.留念 傳誦 B.留念 傳頌 C.留戀 傳誦 D.留戀 傳頌 【答案】D.解析:留戀:非常舍不得,非常眷戀,非常想永遠留下來。留念:留做紀念(多用于臨別饋贈)。傳誦:流傳誦讀。傳頌:傳播頌揚。則留戀和傳頌更能符合題意。所以選D. (2)詞義的輕重不同如:“處罰”與“懲罰”,“顯著”與“卓著”等等。后者要比前者的詞義重一些。要注意的是,在詞義相近時,雙音節的詞常比單音節的詞義要重一些,比如“瘦”和“消瘦”,“假”和“虛假”,“奸”和“奸詐”等等。【2008年湖北省行測A類真題第9題】一個八歲的小孩子( )能夠把《論語》背下來,這真是一件嘖嘖( )事情。 A.竟然 稱道 B.竟然 稱奇 C.居然 稱道 D.居然 稱奇 【答案】D.解析:“竟然”和“居然”都是副詞,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結果因與原來的預期相反而感到意外的語氣。“竟然”側重表示“不該這樣而這樣”,語氣較重:“居然”可以表示“不應該或不可能發生的事成為事實”,也可以表示“不容易這樣而竟能這樣”,用于前一種情況時語氣比“竟然”輕,用于后一種情況時語氣比“竟然”重。“居然”兼用于書面語和口語。本句表示的是“不容易這樣而竟能這樣”,故用“居然”。“稱道”:稱贊,夸獎。“稱奇”是稱贊奇妙,比“稱道”語義重。根據句意,本句填“稱奇”比較恰當,故本題選D. (3)詞義的范圍不同 有些同義詞指稱同一事物或現象,但所表現所指的范圍大小不同。 例題:新聞發言人說:SARS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脅, 最緊要的任務是加大宣傳力度和積極防治。 (現時 現實) 【答案】現時。解析:“現實”與理想相對,指客觀實際:“現時”指當前。“現實”要比“現時”詞義的范圍大些。 詞義的范圍不同,還表現在有的詞是指事物的集合體,有的則是指事物的個體,前者如“河流、書籍、樹木”,后者如“河、書、樹”。 (4)感情色彩不同 近義詞可以從它所表達的愛憎的感情和褒貶的態度上區別。詞從感情色彩上可以分為褒義詞、中性詞和貶義詞。 例題:文萊旅游發展局總監賽賈瑪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局將組團巡訪各國, 宣傳2008文萊觀光年。 (大事 大肆) 【答案】大事。解析:大事,大力從事;大肆,毫無顧忌地(做壞事)。大事屬于中性詞,大肆屬于貶義詞。 (5)語體色彩不同 即口語與書面語的不同、普通話與方言的不同。 例題:如果不徹底轉變舊觀念,沒有一種創新精神,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道路上,我們就邁不開前進的。 (步子 步伐) 【答案】步伐。解析:“步子”指腳步,多用于口語。“步伐”指行走的步子,多用于書面語,因此,應填“步伐”。 例題:最近幾天,美英兩國政府高級官員頻繁,共同磋商伊拉克戰后的重建事宜。 (會晤 會面) 【答案】會晤。解析:會晤:會見,書面語;會面:會見,口語。 (6)語法功能不同 詞義上相近或相同,但詞性卻不同,在句子中的成分也不同。如“勇敢”和“勇氣”,“勇敢”屬于形容詞,可作定語、狀語、補語,作謂語時不帶賓語。“勇氣”屬于名詞,多作主語、賓語。 (7)適用對象不同 【2007年浙江省行測B類真題第30題】填入下列句子中橫線上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①相關部門多次派人來 這個公司的財務工作,發現了許多問題。 ②在我結婚的那天,媽媽拿出一個翡翠鐲子給我,說那是祖上下來的。 A.檢查 流傳 B.檢察 流傳C.檢查 留傳 D.檢察 留傳 【答案】D.解析:檢查:為發現問題而用心查看。檢察:檢舉核查、考察,特指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的法律監督活動。流傳:傳下來,傳播開。留傳:遺留下來傳給后代。 (8)詞的搭配習慣不同 如“保持”與“維持”,兩個詞都有保持原狀,不讓改變的意思。但輕重程度和搭配習慣不同。前者側重于不使事物因時間延續而消失或減弱受損,常與“清潔”、“作風”、“傳統”、“水平”、“聯系”等詞搭配。后者側重于使事物在一定時間和限度內不改變,并使繼續存在下去,常與“紀律”、“現狀”、“生活”、“秩序”等詞搭配。 注意:無論是做近義詞填空和選詞填空必須從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角度入手,正確使用語境中的詞語。把握一個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詞”。4.成語和熟語的復習 成語和熟語類題型近幾年出題次數逐漸增多,對于此類題型的把握需要大家正確的識記和運用。在備戰考試時,如何正確使用成語和熟語: (1)弄清成語和熟語的意義 運用成語和熟語時必須掌握其確切意義和用法。不僅要弄清字義,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整體意義。成語一般來源于古代典故和歷史事件,可以從成語本身具有的特征去記憶,掌握本義和比喻義的差別。 例題:我生來性格倔強,心直口快,決不贊成你這種似是而非的態度,也不做你這樣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解釋:“似是而非”是好像對而實際上并不對,不能用來修飾“態度”,應將改為“模棱兩可”。 熟語包括慣用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熟語通俗易懂,口語色彩較濃,熟語的識記需要了解其出現背景,聯想其語意。 (2)弄清成語和熟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有褒義的和貶義的,感情色彩非常鮮明,使用時要加以辨析,不能亂用。如“自食其力”與“自食其果”,一字之差,褒貶不同。熟語中慣用語大多帶有貶義,因此要注意適用的對象和場合。【2008年四川省法檢行測真題第21題】下列各句中,劃線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A.雖然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已經每況愈下,但我們不能有絲毫大意。B.對曾經縱橫中國五百年的晉商,我們今天只能透過那些紙醉金迷的晉商大院來遙想他們當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輝煌。C.近年來,一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大學生沉迷在網吧里,從而荒廢了學生,浪費了青春,痛惜不已。D.寫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則,無論文字如何優美,也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能打動讀者。 【答案】D.解析:選項A中“每況愈下”是情況越來越差,形勢越來越糟糕的意思,與句子所要表達的交通好轉的意思不符;選項B中“紙醉金迷”是用來形容奢侈豪華,腐朽享樂的生活,與句子所要表達的贊揚的意思不符;選項C中“豆蔻年華”是指女子十三四歲時,與句中的大學生不符;選項D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思是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卻一團糟,與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相符,所以,本題答案為D.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公務員行測基礎知識之標點符號 |
|
閱讀下一篇:行測語文基礎知識之文學常識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