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41-45 關于“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是說孔子讀《易》次數之多,竟把編聯簡冊的編繩翻斷了多次。此語最早見于《史記·孔子世家》。 對“韋編”的“韋”如何理解?新版《辭海的解釋是》:“韋,熟牛皮。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皮繩編綴,故曰韋編。”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其一,現代的形聲字古代常常寫作假借字,漢代文獻中此例不勝枚舉。漢代許慎《說文》有“經,織從絲也”。許慎所用的“從”,即今之形聲字“縱”字的假借字。我們既知“縱”字在漢代實寫作“從”,那么我們把漢人(司馬遷)寫的“韋編”讀作“緯編”是合乎漢人用字常理的。緯編即編聯簡冊的緯繩。因為古人常把縱橫稱作經緯,所以《說文》又稱“緯,織橫絲也”。簡書的竹簡是縱向排列的,猶如織布帛的經線,編聯簡冊的組繩則是橫向編聯的,猶如織布帛的緯線。據此,把橫向編聯簡冊的組繩稱作“緯繩”、“編緯”是理所當然的。其二,古代簡書并不一定是用皮繩編綴的。陳夢家在《漢簡綴述》中寫道:“所用以編簡札為冊者,多為絲綸。有時寫作‘編’”。荀勖《穆天子傳》記“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簡素絲編’,《南齊書·文惠太子傳》記襄陽古冢所出《考工記》‘竹簡書,青絲編……’居延出土漢簡冊”,則用麻繩。”毫無疑問,所謂“素絲編”“青絲編”都是指的絲繩。出土簡冊,則木簡僅見用麻繩。除了“韋編三絕”的“韋”被譯為皮繩外,尚不見任何關于用皮繩編聯簡冊的記載和實物。 41、作者認為《辭海》對“韋編三絕”的“韋”字解釋有誤,不能支持這一觀點的依據是:() A.孔子讀《易》,竟然多次翻斷了簡策的編繩 B.把橫向編聯簡冊的組繩稱作“緯繩”、“韋編”是理所當然的 C.既然“縱”字在漢代實寫作“從”,那么把“韋編”寫作“緯編”是合理的 D.因為古人常把縱橫稱作經緯,所以緯(韋)編即編聯簡冊的緯繩 【答案】A 【解析】孔子讀《易》的故事是為了引出關于“韋”字字義的辨析,《辭海》其中“韋”的解析正是作者認為錯誤的。因此馬上可以得出答案即為A。文中作者給出的理由“其一”部分可以找到B.C.D,皆可支持作者觀點。 4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尚未見到關于用皮繩編聯簡冊的記載和實物,因此“韋編三絕”的“韋”被譯為皮繩可能是錯誤的 B.只有“韋編三絕”的“韋”是皮做的繩子,其余編聯簡冊用的“韋”都是“素絲編”和“青絲編” C.歷史上未見到任何關于用皮繩編聯簡冊的記載和實物,因此“韋編三絕”的“韋”被譯為皮繩是錯誤的 D.“韋編三絕”的“韋”被譯為皮繩,只見于史書的記載,而尚未見過用皮繩編聯簡冊的實物 【答案】C 【解析】作者認為“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觀點很明確。A用“可能”,排除。B正是作者批駁的觀點,直接排除。文中最后一句重申觀點,和C相印證,正確。同時排除D。 43、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韋”不作“熟牛皮”講的一個原因是“韋”應是“經緯”的“緯”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陳夢家在《漢簡綴述》中的論述外,還考證了我國古代有關編聯簡冊的記載和實物 C.我國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簡都是用“素絲編”或“青絲編”編聯的,而編聯簡冊則用麻繩 D.簡書的竹簡是橫排的,像織布的經線,編聯簡冊的繩子是縱向的,像織布的緯線,所以把它稱作“緯繩”或“緯編” 【答案】D 【解析】D中橫向、縱向正與文意相反,為正確答案。C有問題,文中未明確說竹簡是否都是用“素絲編”或“青絲編”編聯,但兩相比較,D更合適些。 44、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讀《易》次數之多,竟把編聯簡冊的編繩翻斷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時期即已傳世 B.“我們把漢人寫的‘韋編’讀作‘緯編’是合乎漢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漢人”指的是漢族人,因為當時少數民族還沒有使用簡冊 C.本文作者對“韋”字做出了新的解釋,但這并沒有改變成語“韋編三絕”的含義 D.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人們借助于漢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獻考證中,常能有新的發現 【答案】B 【解析】文中漢人后括號給出司馬遷的提示。回到原文前面提到“‘縱’字在漢代實寫作‘從’”,也可推知這里“漢人”是指“漢朝人”。 45、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關于這篇短文,作者的意圖主要是:()。 A.考證“韋編三絕”的真實性 B.作者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說明“韋”是漢代“緯”的假借字 C.對如何理解“韋編”的“韋”,新版《辭海》的解釋是錯誤的 D.考證“(原卷多出符號)我國古代的竹簡都是用“素絲編”或“青絲編”編聯的,而編聯木簡則用麻繩 【答案】C 【解析】這段文章由孔子的故事引出問題,提出觀點“韋編三絕”中“韋”字解釋為皮繩是錯誤的。接下來分兩個角度論證觀點。由第二段第一句可排除A選項。B和D選項都只涉及了一個方面。C為正確選項。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云南:09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真題及答案解析 |
|
閱讀下一篇:2009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數量關系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