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以來,包括上海、天津、沈陽、南京等多個大中城市都已經舉行了水價上調聽證會。水價漲得讓人郁悶,道理不明,理由曖昧,于是有人拋出“外資作祟說”。住建部官員及有關專家正在就水價在部分城市調研(《濟南日報》8月23日)。 在近幾年蜂擁而至的高溢價轉讓水務資產大戲中,部分外資企業的確高調地充當了推手一角,本來水權經營項目可賣兩個億,結果卻要賣10個億。須知,投入是要計算在產出里的,于是,一些前幾年高溢價轉讓水務資產的城市,成了本輪水價上漲的急先鋒。 但事實上,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遠未達到壟斷地位。在華主要外資企業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供水總能力的10%。在漲價沖動面前,內資外資所遵循的逐利邏輯是沒有分別的。 水價改革是大勢所趨。這些年,一方面是水處理標準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是持續多年在CPI高企下克制不漲價的壓力需要理性釋放,水價適度上調也是合理訴求。但水價從經濟問題演變為民生問題,關鍵不在漲不漲,而在于向群眾交代清楚“為什么漲”、“怎樣漲”。 無論誰來經營水務,水的公共產品屬性是篤定的。公共產品必然帶有公權市場的壟斷性。“特許經營”不能走完全市場路線,需要以合理利潤率來回應消費的公益性與投資的穩定性。 要還原水產品的民生屬性,政府的公共服務當有所作為。水務回歸公益,水價方有公平。一是財政必須對管網建設承擔相應責任,降低水企投資性成本,防止其借折舊率牟利;二是對“保本微利”等原則進一步厘清;三是盡快明確水價定價機制,改變其混亂不透明的態勢,尊重公眾的知情權與監督權。水務等公用事業改革到了反思“一賣了之”的時候了。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唐志坤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毒奶粉受害者司法索賠面臨困境 |
|
閱讀下一篇:每日熱評:教師為何失去了批評學生的權利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