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做資料分析題時經常會涉及一些專業的術語,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這些術語的含義,那做題就無從談起了。 學過統計或者經濟知識的人都知道,統計指標按其具體內容、實際作用和表現形式可以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發展速度可分為同比發展速度、環比發展速度和定基發展速度。簡單地說,就是同比、環比與定基比,都可以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 同比發展速度主要是為了消除季節變動的影響,用以說明本期發展水平與去年同期發展水平對比而達到的相對發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其計算公式為:同比發展速度=本期發展水平/去年同期發展水平×100%.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這個指標,如某年、某季、某月與上年同期對比計算的發展速度,就是同比發展速度。 環比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時期水平之比,表明現象逐期的發展速度。如計算一年內各月與前一個月對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 ……12月比11月,說明逐月的發展程度。如分析抗擊“非典”期間某些經濟現象的發展趨勢,環比比同比更說明問題。 定基比發展速度也叫總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某一固定時期水平之比,表明這種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總的發展速度。如,“九五”期間各年水平都以1995年水平為基期進行對比,一年內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為基期進行對比,就是定基發展速度。 有意思的是,一道公務員考試的言語理解題正好很好地解釋了同比增長的含義。 從統計的角度來看,CPI同比增速可分為兩個部分: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比如,2008年2月的CPI同比漲幅可分為兩個部分:2007年2月份到2007年12月份的漲幅,以及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2月份的漲幅,前者稱為翹尾因素,后者稱為新漲價因素,可見,翹尾因素是上年價格變化而自然轉移到當年價格指數的部分,它純粹是由統計方法導致的,與當年的價格變化情況無關,但卻會影響CPI同比增速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依靠統計數據推理是不嚴密的 BCPI同比漲幅是個不科學的指標 C分析CPI的同比增長情況,需要剔除翹尾因素的影響 D實際上,2008年2月的實際CPI并不比2008年2月份的高 理解了同比增長的含義,那對這道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比增長是跟去年同期比較,如果去年同期就比較低,那今年同期同比增長較大,但是跟今年上月比較未必是增長的。就是這個道理。比如2008年8月的豬肉價格是15塊一斤,比2007年8月的10塊錢一斤同比增長了50%。但是比2008年7月的20塊錢一斤是降低了25%,豬肉價格其實是往下走的,這樣只看那個同比增長了50%就不合適了。一般而言說物價、房價和各種統計指標,很多時候用的是同比增長,分析同比增長情況,需要剔除翹尾因素的影響,重點關注新漲價因素的變化情況,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本題選C. 由此可見,公務員考試中很多知識都是相關聯的。還比如你打好了邏輯基礎,對于做言語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近年來,資料分析的題也漸漸地開始注重邏輯分析了。所以我們需要把知識學通學透,相互關聯,舉一反三,遇到什么題都就不怕了。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行測輔導:資料分析名詞解釋匯集 |
|
閱讀下一篇:09年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概念閱讀法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