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課文知識要點 1.*《季氏將伐顓臾》 本文選自《論語。季氏》。《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 說明孔子反對季康子攻伐顓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體現的孔子關于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了解本文的駁論性質,掌握本文以對話方式展開批駁、破中有立的議論方式。 識別本文所用的歷史材料、現實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種論據,理解本文運用論據的多樣性。 理解文中重點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的雙重比喻作用及其含義。 理解本文的反詰句,說明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求,無乃爾是過與? (2)何以伐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3)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無乃爾是過與? (5)是誰之過與?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寡人之于國也》 本文選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稱孔孟,同屬儒家學派。 掌握本文中心:圍繞為何"民不加多"與如何使"民加多"的問題展開論述,著重表現盈軻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違農時"至"王道之始也"和"五畝之宅"至"未之有也"這兩段文章所采用的連鎖推理句式:以前幾句得出的結論為前提,推出新的結論;再以新的結論為前提,推出更新的結論。這種說理方式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承接緊密,氣勢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強文章氣勢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這個著名比喻的含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2)鄰國之民不加少。 (3)棄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勝食也。 (5)斧斤以時入山林。 (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7)謹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義。 (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俄莩而不知發。 3.*《秋水》(節選) 本文書選自《莊子。秋水》。莊子和老子合稱老莊,同屬道家學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觀上對今人的啟迪:學無止境,認識無止境,因此不能滿足,應努力進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闡明觀點的寫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說明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東面而視。 (2)聞道百,以為莫已若者,我之謂也。 (3)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望洋向若而嘆曰。 (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3)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虛也。 4.*《諫逐客書》 本文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是李斯寫的一個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始終正反并論、利害對舉的說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和選詞煉句的特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段落:自"臣聞地廣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來丕豹、公孫支于晉。 (2)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3)強公室,杜私門。 (4)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5)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7)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5.《陳情表》 本文是西晉時李密寫給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陳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個人理由,是為侍奉自幼相依為命、現已年老多病的祖母;體味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這一"抗命"行動的積極內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證方式。 理解本文夾敘夾議,以情動人的藝術特色。 了解本文駢、散結合的文體特點。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語、短句,并理解其意義。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2)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3)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5)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6.《答李詡書》 作者韓愈,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書信體議論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學問修養與文章寫作的關系。 掌握下列兩個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實遂; (2)膏之沃者其光曄。 理解韓愈"唯陳言之務去"的寫作主張。 理解韓愈"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的寫作主張。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蘄勝于人而取于人耶?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3)雖如是,其敢自謂見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遺乎今。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2)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3)亟稱其人,所以勸之。 (4)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傳序》 作者歐陽修,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傳》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論。 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國家的興亡衰敗,主要取決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過五代后唐莊宗盛衰興亡的對比來證明中心論點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歷史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5)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3)請其矢,盛以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 (5)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6)智勇多困于所溺。 8.《答司馬諫議書》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書信體駁論文。 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針對性。 掌握本文駁論點的反駁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駁司馬光觀點的說理步驟。 了解本文的語言特點:柔中寓剛,語言委婉有禮,意志堅決果斷。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2)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3)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6)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 (2)重念蒙君實視遇厚。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4)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 (5)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6)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9.*《論毅力》 本文選自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的《專集。新民說》。了解本文的針對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層遞句,掌握文中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論點。 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敗? (3)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 (4)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 (5)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 (6)被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 (2)盤根錯節之既經,而隨有應刃而解之一日。 (3)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 (4)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 (5)成敗之數,視此而已。 10*《燈下漫筆》 作者魯迅,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本文是魯迅寫的一篇文藝性論文。 概括說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論點,說明兩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對歷史的剖析和魯迅所指"第三樣時代"的含義。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對復古主義者贊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軍閥統治的現實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論概括和文藝性、形象化說明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語等修辭方法。 |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基礎+沖刺 | 報名 | |||||
|---|---|---|---|---|---|---|---|---|---|
| 價格 | 課時 | 價格 | 課時 | 價格 | |||||
| 專 起 點 |
語文(專升本)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政 治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英語(專升本)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高等數學(一) | 200元 | 試聽 | 5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高等數學(二) | 200元 | 試聽 | 5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高 起 點 |
語文(高起點)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英語(高起點) | 200元 | 試聽 | 29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數學(理) | 200元 | 試聽 | 38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數學(文) | 200元 | 試聽 | 38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歷 史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物 理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化 理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地 理 | 20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成考版塊列表: |
| 成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專升本大學語文復習筆記三 |
|
閱讀下一篇:2009年專升本大學語文復習筆記一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真題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真題及答案 |
| ·2009年專升本英語選擇題答案(僅作參考!)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匯總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第八篇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第七篇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測試題二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匯總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四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三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一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二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模擬試題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1)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及答案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重點匯總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必看六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必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