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這段話的主旨是( )。
A.古建筑不需要重建B.歷史就是真,過程就是美
C.讓世界充滿安靜、慈祥D.歷史、人生都有它們各自的規則
2.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命現象究竟表現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在于蛋白質從自己周圍攝取其他的適當的物質,并把它們同化,而體內其他比較老的部分,則分解且被排泄掉。其他無生命物質在自然過程中也發生變化,分解或結合。可是這樣一來,它們就不再是以前那樣的東西了。巖石經過風化就不再是巖石,金屬氧化后,就變成銹。可是在無生命體中成為破壞的原因的東西,在蛋白質中都是生存的基本條件。從蛋白質內各組成部分的轉變,攝取和排泄這種不斷交替停止的一瞬間起,蛋白質本身就停止生存了,它既是自身,同時又是別的東西。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 )。
A.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命現象的表現
B.生命體與無生命體的區別
C.生命的存在于對蛋白質的吸取、分解與排泄
D.生命體最終變成無生命體
3.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鶯不要咳嗽,/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不許陽光照你的眼簾,/不許清風飄上你的眉。/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撐一樹松陰庇護你睡。/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聽這小草的根須吸水,/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閉緊,/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我叫紙錢緩緩地飛。這首詩是聞一多為長女立瑛三歲時夭折而作。以下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為貼切的一項是( )。
A.表現父親對死去女兒的無比疼愛憐惜,內心極度哀傷的感情
B.通過對女兒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咒罵的人聲”強烈的不滿
C.表現父親為死去的女兒衷心祈禱,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過對女兒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希望過一種安寧平靜生活的強烈愿望
4.人是一種被限定了時空框架的有限生物。人活著,就是與別人共存于同一個地球村落,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賴于與他人互惠互存。只有自覺置身于人類,才能堅持對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也只有社會,才是自我實現和個性發展的唯一場所。
這段話的主旨是( )。
A.人是被限定在地球村落里的有限生物
B.人在彼此的依存中生活下來
C.人應該積極地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
D.人應該持有寬容和諒解的心態去對待自己、對待別人
5.一個地方的文化思想,往往有一種保守或頑固的性質,雖受外力壓迫而不退讓,所以文化移植的時候,不免發生沖撞;又因為外來文化必須適應新的環境,所以一方面,本地文化思想受外來影響而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因外來文化思想須適應本地環境,所以本地文化雖然發生變化,還不至于全部放棄其固有特性,完全消滅本來精神。
對這段話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地方文化保守、頑固地堅持其自身特性而與外來文化發生沖撞
B.文化的沖撞中地方文化及外來文化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C.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對彼此的適應
D.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過程中完全消滅彼此的本來精神
參考答案解析
1.C【解析】“老就老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是這段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抓住這一中心思想,可知答案選C;A項是文段的局部結論,B、D項是C項的原因。
2.A【解析】首句是該文段的提領,整個文段都是在回答首句所提出的問題;B項是說明的方法;D項是說明的最后一部分內容;C項本身說法有誤,與文意不符,關鍵點在于“對”字;答案選A。
3.B【解析】讀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貫穿詩句的思想情緒,細品詩句,字里行間有深切的父愛的表達,但卻不出自于悲哀,在夭折的女兒面前,父親有種恬靜的慈祥與寬慰;A項的“極度哀傷”、C項的“祈禱”、D項的“希望”均不符合詩意;在對女兒夭折的哀悼中流露的溫馨、恬美正是對現實強烈不滿的反襯,故答案選B。
4,D【解析】文段通過人的限定性、共存性及人的信念、目標、自我的追尋,強調了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A、B項是文段說明的內容;C項是文段的局部推斷,能涵蓋整體的是D項。
5.D【解析】本文敘述的是文化的交融問題,依題意在文化的交融過程中“沖撞”、“變化”及最后的“適應”協調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據,A、B、C項正確,由最后一句可得,本地文化并不是完全消滅本來精神,故答案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