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泛讀課文) 《作家作品》 《禮記》成書于西漢中期,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 大同:即人類的理想社會,大團結,大和諧的社會。按照儒家學說,五帝時代(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是大同社會,是“大道之行”的時代。 《主旨》 孔子對春秋末期的社會現實不滿,論及“大同”“小康”理想社會,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對“克己復禮”,重建“大同社會”的美好憧憬。 《疑難詞語解釋》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孔子的概嘆,是由于魯國的緣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沒有趕上,但是有文字記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在大道運行的時代,天下為全民所有,推選有才能的人參加管理,講求誠信,謀求和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所以,人們不僅親自己的親人,還親別人的親人;不僅愛護自己的子女,還愛護別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終止,壯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長。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這種情況下,奸謀就不會產生,盜賊就不會發生,大門不用關閉,這就是大同社會。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用禮來規定君臣的名分,用禮來加深父子的親情,用禮使兄弟和睦,用禮來使夫妻和睦。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用禮來考察道義,誠信,過錯,以仁愛為典范,向民眾明示為人行事的常規。 《學習要點》 重點掌握大同社會與小康社會的區別。(對比手法) 大同社會 小康社會 在社會所有制與政治目的 “天下為公” “天下為家” 人事制度 選舉制“選賢舉能” 世襲制。“大人世及以為禮” 精神文明 “禮”自然運行于自然與人類社會之間,人欲與禮自然融合,人自然順應自然。 “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圣人用“禮”約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物質文明 物質極大豐富,“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皆有所養” “以禮設制度,以立田里” 社會治安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護不閉” “城郭溝池以為固,謀用是作,兵由此起” 運用排比句,增加了氣勢。 《重點段落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段話分析了大同與小康的社會主要特點。 這段話分為兩層:一層,說明大同社會的特點;二層分析小康社會的特點。 論證方法為對比法。 修辭方法為排比法。 《諫逐客書》(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李斯,戰國時楚國人;對于秦始皇統一全國起到重要作用; 其散文長于說理,富有文采。 《諫逐客書》載于《史記-李斯列傳》。 “書”這里不是書信,而是上書,奏章,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重點) 《主旨》 要認真閱讀課文后面的注釋1,理解寫作這篇文章的背景。(重點) 本文以秦國歷史上四位君主納客而成就帝業為據,說明客卿之功;列舉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該重物輕人,并從理論上面說明逐客與納客的利害關系,從而指出逐客是不利于秦國事業發展的,逐客是錯誤的。 《疑難詞句》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竊:私下;過:錯誤) 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以:因此;殷盛:富足;樂用:樂于為國效力) 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獲:俘獲;舉:攻取;治強:富強) 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散:使——散;從:合縱;西面:面向西;施;延續)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向使:當初假使;卻:拒絕;內:納)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跨:統一;制:制服)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讓:排斥;擇:選擇;就:動詞,成就;卻:推卻;明:光大) 卻賓客以業諸侯。(業:動詞,使——建功立業) 9,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來:使——來。 10,強公室,杜私們。杜:杜絕; 《全文翻譯》 我聽說官吏們商議驅逐客卿:,我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 從前秦繆(穆)公征招賢能之士,從西方西戎那里招來了由余,從東方楚國宛地選用百里奚為相,從宋國接來了上大夫蹇叔,任用來自晉國的丕豹為大將,公孫支為大夫。這五位賢人,并不是秦國土生土長的,但秦繆公任用他們,吞并了二十個國家,在西方稱霸。秦孝公采用商鞅的辦法,移風易俗,百姓得以財富增多,國家得以富庶強大,百姓樂于為國家服務,諸侯親近并服從(秦國),俘獲了楚、魏兩國的軍隊,擴大了千里國土,國家至今安定富強。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把黃河、伊水、洛水一帶的土地收歸己有,向西吞并了巴和蜀,向北占有了上郡,向南攻取了漢中,!收服了少數民族,控制了鄂地和郢都j伺東占據了(險要的)成皋,割據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東方六國的合縱,使它們面向西方臣服秦國,功績延續到今天。秦昭王得到了范雎,廢除了穰侯魏冉的帥印,放逐了同母弟華陽君,鞏固了王室,杜絕了豪門權貴的專權,逐漸吞滅諸侯,使秦國完成稱帝的大業。這四位國君,都憑借的是客卿之功。由此看來,客卿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呢?假如從前四位君主拒絕這些賓客而不接納,疏遠不使用他們j這樣就使秦國得不到富強的結果,秦國也就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如今陛下羅致昆侖山的美玉,擁有了隨侯之珠、和氏之璧,懸掛著夜明珠,佩帶著太阿劍,騎上千里馬,豎立翠鳳彩旗,設置靈鼉大鼓。這幾件寶物,沒有一件是秦國出產的,可是陛下卻喜歡它們,這是為什么呢?如果說一定要秦國出產的東西才允許存在的話,那么,夜光璧就不會用來裝飾朝廷;犀牛角、象牙做的器具就不會成為您賞玩喜好之物;鄭、衛兩國的美女就不會充滿您的后宮;千里駿馬就不會充盈在您的馬棚;江南的金、錫就不會作為您的器皿;巴蜀地區的顏料就不會用來彩繪您的朝廷;用來裝飾后宮,充滿堂下,心情愉快的讓您賞心悅目的美女,如果一定是秦國土生土長的才可以容納的話,那么鑲著宛珠的簪(的美女,嵌著珠璣的耳環(的美女),穿著東阿絲綢(的美女),織錦繡花裝飾(的美女),就不會來到您的面前;并且隨著世俗的變化,打扮得更加時髦風雅、美麗苗條的趙國女子就更不會陪伴在您的身邊了。那些敲擊瓦罐,彈竹箏,拍大腿高唱呼嗚嗚來使耳朵痛快的聲音,是秦國真正的音樂,而《鄭》、《衛》、《桑間》、《韶虞》、《武象》這樣的樂曲,都是別國的音樂。如今丟開那敲打瓦制的樂器而去欣賞《鄭》、《衛》的音樂,放棄彈箏而采用《韶虞》二《武象》等古典樂曲,這樣做是為什么呢?只是為了眼前的舒服痛快,適于觀賞罷了。現在選擇人才 卻不是這樣,不問是否使用,不論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國的人就得離開,凡是外來的人都要被驅逐。這樣做,就說明重視的是女色,音樂,珠寶,美玉,輕視的是人才。這不是用來統一天下,制服諸侯的做法。 我聽說國土遼闊糧食就多,國家強大人力就多,武器精良士卒就勇敢。所以,泰山不嫌棄泥土,才能夠成為那樣高大;河海不舍棄細流,才能夠變得那樣淵深;做國君的不排斥普通百姓;才能夠發揚他的德行。土地沒有東,西,南,北的區別,人民沒有本國外國韻界限,一年四季的生活都充足美滿,連神鬼都會降福,這就是五帝三王無敵于天下的原因啊。如今卻拋棄百姓去輔助敵國;驅趕客卿去幫助其他諸侯國建功立業,。使天下有才能的人退縮不前,不敢奔向西方,停止腳步不敢邁人秦國,這種做法就是通常所說的借武器給仇敵,送糧食給強盜一類的行為呀。 許多物品不產于秦國,但可視作寶物的東西卻很多;有才能之士不出生在秦國;但忠于秦國的能人卻很多。現在驅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損害了民眾的利益增加了仇敵的力量:對內造成自己的虛弱,向外和諸侯結下了怨仇。(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國家不危險,是不可能的。 《學習要點》 本文第二段分析。采用歸納法,從歷史上說理。以秦國歷史上四個國君納客而成就帝業注意:要記住四個秦國的國君的名字及事情。 本文第三段分析。從現實說理。先用大量事實鋪陳秦王愛的“物”全不是秦國出產的,與秦王用人上排斥客卿進行對比,然后指出重物輕人與秦王統一天下的目標相悖。 正反對比的論證說理方法。 第二段,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以“客之功”是正面論述,與“向使”的反面推理,構成對比。 第三段,對物的“非秦者愛”與對人的“為客者逐”構成對比; 第四段,“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與秦的“棄黔首以資敵國”構成對比; 全文都是以納客之利來對比逐客之害。 鋪陳的寫法(用鋪陳寫法,更大量運用排比句完成) 第二段,“西取”“東得”“迎”“來”:“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 第三段,更是鋪陳秦王喜歡珍寶,美色,音樂; 《重點段落分析》 1,文章第二自然段。 劃分層次。 分為兩層。第一層“昔穆公求士——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證明秦國歷史上任用客卿建功立業的事實。第二層,驅逐客卿是不對的。 論證方法。 第一層是歸納法,第二層是對比法。 所列舉的四位秦國國君任用客卿的側重各是什么。 穆公爭霸,孝公變法,惠王擴張,昭王安內。任用客卿各有側重,有利突出客卿的多種作用。 2,文章第四自然段。 這段的中心論點。 論述了逐客之害。 劃分層次。 分為兩層。第一層“臣聞地廣者粟多——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第二層“今乃——” (3)論證方法。 第一層:類比法;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對比法 修辭方法。 排比,對偶。 |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基礎+沖刺 | 報名 | |||||
|---|---|---|---|---|---|---|---|---|---|
| 價格 | 課時 | 價格 | 課時 | 價格 | |||||
| 專 起 點 |
語文(專升本)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政 治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英語(專升本)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高等數學(一) | 200元 | 試聽 | 5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高等數學(二) | 200元 | 試聽 | 5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高 起 點 |
語文(高起點) | 200元 | 試聽 | 40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英語(高起點) | 200元 | 試聽 | 29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數學(理) | 200元 | 試聽 | 38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數學(文) | 200元 | 試聽 | 38 | 100元 | 試聽 | 20 | 200元 | 報名 | |
| 歷 史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物 理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化 理 | 12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地 理 | 200元 | 試聽 | 30 | —— | —— | —— | 報名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成考版塊列表: |
| 成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成考大學語文材料議論文部分二 |
|
閱讀下一篇:2009年成考大學語文材料議論文部分四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真題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真題及答案 |
| ·2009年專升本英語選擇題答案(僅作參考!)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匯總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第八篇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英語作文范文第七篇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測試題二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匯總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四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三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一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模擬試題二 |
| ·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模擬試題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1) |
| ·200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真題及答案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重點匯總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必看六 |
| ·2009年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考前必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