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試題5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6-12
第一方案是采購10輛進口車輛,每輛車輛的離岸價格是3萬美元,海上運費和運輸保險費為1 500美元/輛,銀行財務費率為5%,。外貿手續費率為1.5%,進口關稅稅率為22%,增值稅的稅率為17%。美元的銀行牌價為每美元8.3元人民幣,車輛的國內運雜費率為6 000元每輛:假定其他稅費暫不考慮。第二方案是采購14輛國產車輛才能達到同等效果,價格為20萬元/輛.需要交納購置稅等費用2萬元/輛。 每車的車輛操作人員的平均工資為30000元/年。設備的使用壽命均為8年,8年內進口車輛和國產車輛均可行駛肋萬公里,8年后車輛報廢,沒有殘值: 在運營期間.每輛進口車的燃油成本、日常維護成本和大修成本合計為0.7元/公里,每輛國產車的燃油成本、日常維護成本和大修成本合計為0.6元/公里。
上述財務數據中,除人工費、外匯匯率外,不存在價格扭曲現象,進口車輛的勞動力影子價格轉換系數按1.2計算,國產車輛按1.0計算,影子匯率轉換系數為1.08。社會折現率為10%。
問題:
1. 估算單臺進口車輛的購置費。
2. 從國民經濟的角度,計算每公里綜合經濟成本。
3. 對上述兩方案進行比選。推薦一個方案,并說明理由:
知識點:
本題涉及教材第四章投資估算方法、第五章現金流量分析及財務分析方法,第六章國民經濟評價和第八章方案經濟比較和優化方法的內容,《考試大綱》的要求分別是:第四章投資估算方法,熟悉項目投資估算的分類估算方法,掌握項目投資估算的簡單法;第五章現金流量分析及財務分析方法,熟悉資金時間價值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掌握現金流量分析及財務分析方法;第六章國民經濟評價,了解國民經濟評價計算價格的確定方法,熟悉國民經濟費用、效益的種類及識別方法,掌握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分析方法;第八章方案經濟比較和優化方法,了解綜合評價法,熟悉價值工程法,掌握方案經濟比較方法。
投資估算是咨詢工程師的基本技能.應該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對分類估算中的建設期利息、漲價預備費、進口設備費用等重點練習.
現金流量分析財務分析方法是對咨詢工程師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而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分析方法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現金流量的識別。 方案經濟比較的方法較多,既要掌握計算,還應懂得選擇方法。
答案:
1.估算單臺進口車輛購置費
進口車輛貨價=30000X 8.3=249000(元)
海運費及運輸保險費=1500X 8.3=12450(元)
進口關稅=(249000+12 450)X22%=57 519(元)
增值稅二(249 000+12 450+57 519)X17%=54 224.73(元)
銀行財務費=249 000X0.5%=1 245(元)
外貿手續費=(249 000+12 450)X1.5%=3 921.75(元)
進口車輛購置費:249 000+12 450+57 519+54 224.73+1 245+3 921.75+6 000=
384 360.48(元)
點評:此處容易出錯誤的有三種情況:一是購置費缺項;二是增值稅、銀行財務費、外貿手續費的計費基礎出錯:三是在離岸價及海運費計算中乘以了影子匯率轉換系數1.08。詳見教
材P72,P73。
2.國民經濟評價
(1)已知每臺車輛的燃油成本、日常維護成本和大修成本合計為0.70元/公里,不用調整,關稅和增值稅為轉移支付不必考慮、
進口車輛購置費用現值=(30 000+1 500)x 1.08x 8.3+1 245+3 921.75+6 000=
293 532.75(元)
每公里分攤車輛的購置成本=293 532.75x(A/P,10%,8)/100 000=0.55(元)
進口車輛:每臺車輛每公里的人工費=30 000x1.2/100000=0.36(元)
因此三項合計每輛車每公里的經濟成本為1.
(二)已知每臺車輛的燃油成本、日常維護成本和大修成本合計為0.6元/公里.購置稅為轉移支付不予考慮
每公里分攤車輛的購置成本=200000x(A/P,10%,8)/100 000=0.37(元)
國產車輛:每臺車輛每公里的人工費=30000/100000=0.30(元)
因此三項合計每臺車輛每公里的經濟成本為1.27(元)。
點評:此處容易出錯誤的有四種情況:一是沒有按照動態計算規則計算,在計算每公里分攤車輛的購置成本時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二是在計算進口車輛購置費用現值時對于銀行財務費和外貿手續費也乘以了1.08的影子匯率轉換系數:三是在計算經濟成本時漏項;四是沒有將車輛的購置成本分攤到每公里去計算。
3.10臺進口車輛每公里的經濟成本共計為16.10元;14臺國產車輛每公里的經濟成本共計為17.78元
結論:因為10輛進口車每公里經濟成本小于14輛國產車的,故方案一優于方案二,應該購置進口車。
點評:如果此問只用單臺設備的費用進行對比將得出錯誤的結論。此題綜合性很強,涉及第五、六、八章的有關內容。
試題六(20分)
國家提出要建設一個針對特定災害的防災預警系統,以減少災害損失。共有三個互斥的
建設方案,壽命期均為20年。根據統計資料分析及專家論證,如果不建造該預警系統,預期未來每年災害經濟損失為120億元:如果建造該防災預警系統,除需要初始投資外,每年還需要支付系統維護費用,但可降低每年預期災害損失。各方案的初始投資、每年運營維護費用及預期年損失等資料見表3。設定基準收益率為8%。
表3 各方案投資、費用及預期損失表 單位:億元
方案 | 初始投資 | 年運營維護費用 | 預期年損失 |
1 | 120 | 12 | 70 |
2 | 210 | 20 | 90 |
3 | 250 | 30 | 30 |
問題:
1.計算各方案初始投資的費用年值和各方案預期每年減少損失的效益。
2.項目財務評價人員擬采用費用年值比較法來評價三個方案的優劣,請判斷該方法是否恰當,為什么?
3.請利用效益/費用分析法判斷哪些方案不可行。哪些方案可行并請從中選擇出一個最優方案。
知識點:
本題涉及教材第,八章方案經濟比較和優化方法的內容,《考試大綱》的要求是
價法;熟悉價值工程法;掌握方案經濟比較方法.
方案經濟比較是項目評價的一項核心內窮容, 本章的重點是互斥方案經濟比較的動態方法。包括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現值比較法、年值比較法、最低價格法和效益/費用法。
本章的難點在于在方案的經濟比較中.計算的基礎是基礎數據的確定和繪制現金流量圖, 因此第五章是本章的基礎
答案:
1.方案1的初始投資的費用年值=120(A/P,8%,20)=12.222(億元)
方案2的初始投資的費用年值=210(A/P,8%,20)=21.389(億元)
方案3的初始投資的費用年值=250(A/P,8%,20)=25.463(億元)
方案1預期每年減少損失的效益=120—70=50(億元)
方案2預期每年減少損失的效益=120—90=30(億元)
方案3預期每年減少損失的效益=120—30=90(億元)
2.費用年值比較法適用于效益相同或基本相同,又難于具體估算效益的方案進行比較的情況.而本題中三個方案的效益顯然不同,所以不宜采用該方法。
3.方案l的效益/費用=50/(12.222+12)=2.06>1
方案2的效益/費用=30/(21.389+20)=0.72<1
方案3的效益/費用=90/(25.463+30)=1.62>1
由此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3是可行的,方案2在經濟上不可行。進一步比較方案1和方案3:
差額效益/差額費用=(90—50)/(25.463+30—12.222—12)=1.28>1
所以投資額大的方案優,即方案3優。
點評:在運用效益/費用指標進行互斥方案的比選時,不能簡單地直接比較個案的效益/費用之比值而選擇最優方案,而應比較兩方案的增量效益與增量費用,若比值大于1,則費用的增量是值得的.因此投資額大的方案好,對于比率型的指標都照此處理。詳見教材P178、P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