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人們一般有三種思維方式,長期做實業的,已經習慣了理性思維,好比做算術題,“2+2=4”;從事知識密集型行業的,一般很擅長感性思維,對“1+1=10”不會很驚訝(用的是計算機的二進制算法),已經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了;投資創業做生意,卻是一門藝術,形同佛家的靈性思維,可以創造“0+0=∞”(圈內的“0”加上圈外的“0”恰恰就是無窮大“∞”),能夠化不可能為奇跡,實現原始資本的上百倍的倍增效應。
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內部流行的口頭語是“不可能”、“做不到”和“沒有辦法”,認為企業不可能實現快速增長,只能慢慢來,穩扎穩打,有多少錢做多大事,長期以往,就練就了一雙“近視眼”和一個“平庸腦”,即使千載難逢的快速增長良機,近在眼前,要么視而不見,要么不敢去爭取,總是與機遇擦肩而過,長期處于餓不著、撐不著的平庸狀態。而有些企業則抓準機會,一躍而上,實現了跳躍式發展。那么,我們如何突破思維的局限呢?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認為,就是要有創新的思維方式。
思維是什么?專家研究表明,左右一個人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思維模式,不在于智商的差異,企業運營也是如此,一個具有良好思維力的企業主才能成長為真正的企業家,而不具備基本思維力的老板,則可能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思維和觀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碼,因此,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思維創新能力,才是受益終生的頭等大事。
創新是什么?創新就是在企業中引入新的東西,可以是一個新的思想,一種新的方法或一種新的設備,它很像發明,也需要高度的創造性。但更多的是把問題的解決方法成功地應用到市場中,我們不必為創新而搞發明,因為,我國的市場中有很多的創造性的方法可以拿來為我所用。
翻開國家政府報告或企業集團戰略規劃,“創新”往往是被提及最多的詞語之一,這無疑是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給我們整個社會帶來的寶貴思潮,讓我們走出曾經的固步自封與閉關鎖國。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先與您分享一個案例——
在白天氣溫高達45度,晚上又低至5度的津巴布韋,能不能建造一座不能用空調,但室內溫度必須恒溫在22度的環保大廈?邏輯上這個不成立,所以無法做到,但運用水平思維的交叉創意法就做到了,米克皮爾斯運用白蟻冢穴如何保持恒溫而確保繁衍的原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不用電、氣設備(空調)而能確保室內恒溫22度的東關大廈,把不可能變成了令人驚嘆的事實。
所以說,創新思維從何而來呢?講師譚小芳認為,我們要像佛教中的禪宗一樣進行修煉。禪的意思是"思維修"或"靜慮",屬于菩薩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種修行的方法,用當代的語言來解釋,即不用語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證,以期頓悟。
我們鼓勵創新的思想,我們更為強調讓創新的思想轉化為實在的價值,只有能為社會、企業、個人帶來價值提升的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這種價值的提升需要我們將創意通過行動轉化為一種成果。譚老師建議企業鼓勵員工持續學習,并努力為員工的創新提供便利條件,這不僅包括創新所需要的工作條件,還應包括鼓勵創新的氛圍和激勵創新的機制。
但筆者同時認為:國內企業多數確實需要依靠創新來克服“馬太效應”獲得后發優勢,但必須指出的是,創新不能靠一個點子或幾個人或者某項目一蹴而就,要孕育出創新和支撐創新都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管理工作,而這正是某些企業管理者所忽略的問題。具體來說,企業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創新——
1、服務創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廣告中強調的“IBM就是服務”,正反映了該公司十分重視產品服務的思想。產品服務創新就是強調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和服務措施,力圖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滿足或滿意。
2、知識創新
據說,一個當代的博士生,僅能掌握不到人類知識總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還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還有這種知識存在。中國企業的經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們有什么理由回絕新的知識呢?所以,知識創新既是大家忽視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創新的地方。
3、心態創新
譚小芳老師建議每一位企業員工、老員工、經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員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樣,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都進行提問。還記得在我們上班的第一天,我們會問許多問題——我們為什么做這件事情?——我們如何使它發生?——它的目標是什么?——它意味著什么?但我們在單位中工作的時間越長,就越難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工作中的時間越長,我們問的問題越少,我們也就變得越自滿。大家都多問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并進行更仔細地傾聽,這樣你就能夠理解的更為深刻。然后,我們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必定能找出創新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在員工創新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創新制度建立
創新的企業文化得以運行,必須有一定的制度體系為基礎。特別是在對員工的管理和激勵方面,事實上,整個創新的發起都是需要員工的積極參與和投入才能得以進行。
3M公司為在整個公司范圍內激勵起創新的熱情,推出了“15%規則”的制度,根據這一規則,每個研發人員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作個人感興趣的發明和研究。只要是在發明,不管這項發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會受到上級任何干預。3M公司這一的獨特的企業文化,造就了一個奇異的規律:產品的發明永遠早于市場的需求。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經濟學課本中對產品和需求關系的定義,但事實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適的用途的產品最終都得以大放光芒。
2、體現創新勇氣的行為規范
企業家和企業員工對創新的高度重視、理解創新、參與創新與重視創新;這里的重點在于鼓勵與容忍失敗。
阿里巴巴公司則鼓勵個性化辦公室的建立,阿里巴巴的會議室都是以金庸小說中的地名來命名,還設立明顯的最佳員工標志,為每個員工取一個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名稱作為公司內部的用戶名。通過這種方式,大大鼓勵了員工打破常規和傳統的勇氣,實際上企業一直暗示和鼓勵員工創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效果。
也許有人認為這些基礎管理問題不值得大動干戈的追究和完善,但筆者認為有沒有扎實的基礎管理,結果大不一樣,舉個日常例子,我們會發現某些地方政府建設的豪華公共廁所沒多少時間就變的污濁糜臭不堪,而麥當勞的廁所卻永遠光潔如新,為什么?細心觀察可以發現,麥當勞制定了詳細的廁所要清潔到何種程度的標準、以及使用什么清潔工具如何操作的標準流程,并且還有相應的培訓和核查制度。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日本前女大臣曾負責過某酒店衛生清潔工作,她洗刷了三次抽水馬桶后其主管檢查并不滿意,于是主管親自示范如何清洗,并在清洗完之后用杯子舀了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告訴她這就是清潔工作的自我檢查標準,她被極大的震動了,于是重新努力清洗并最終也自豪的舀了馬桶里的水一飲而盡。
因此,譚老師強調——我們的企業在以創新求發展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夯實基礎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學的管理體系,用規則化、程序化、科學化來系統性的塑造和改變員工的行為,提高整體的組織能力,才能為創新提供孕育和發展的土壤。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