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05年夏末秋初,我國東北地區發洪水,淹了許多經濟開發區,有些企業剛剛建好廠房,安裝好機器就被洪水浸泡,機器和廠房都報廢了,給企業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這些經濟開發區的風水有什么問題嗎?
答:許多城市的經濟開發區的選址并非選在古人所說的“風水寶地上”,相反,大多數城市的經濟開發區都建在了河灘地、海灘地、鹽堿地或荒山峽谷地上。中國大的風水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在這些荒棄地域上建立起來的經濟開發區常常是西北低東南高,與中國大的風水走勢相違背,形成倒流水的風水格局,雨季來了洪水郁積,排泄不暢;或者這些荒棄地域本來就是古人的泄洪水道,只是經過若干多年的干旱少雨,泄洪水道被茂密的植被覆蓋,沒有泄水的痕跡了。在這些地方建立經濟開發區是非常危險的,2005年秋季的一場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把一座武警學校吞沒了,近50名精壯的,最有戰斗力和逃生能力的戰士殉難,究其原因,就是不講究風水,將營房建在山間泄洪區內。
總而言之,中國古人總結的觀察地形走勢的風水訓誡是值得今天企業老板選廠址借鑒的,古人認為,一個風水寶地要符合“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服”的地理標準。“玄武垂頭”的玄武代表北方山脈,北方山脈要到廠址面止,由高降下,過渡為坡地或平地,故曰“垂頭”。“朱雀翔舞”中的“朱雀”指南方流水要求東西橫過,或兩水交流,悠緩有情,繞抱而去,故曰“騰舞”。“青龍蜿蜒”的青龍指東側的山巒要曲折左顧,如手臂衛護,故曰“蜿蜒”。白虎指西邊的山巒要柔順展抱,又應比青龍稍短,故曰“順服”。四方水流以兜抱環曲為理想,而以尖射反背等情形為兇。
中國地理大勢分三個階梯,昆侖山恰處在中國三級階梯的最高梯點上,故將西北稱為“天門”,東南稱為“地戶”,中國地脈有三龍,三龍俱從昆侖山來,:北龍,由渭河北岸的岐山往東,至碣石入海;中龍,由西傾山往東,經桐柏至魯南的陪尾;南龍,由蟠冢山往東,至大別山。中國的風與水自西北來,東南去為大勢所趨,不得違抗,否則,就有悖自然規律,難成千年吉地。這種地理大勢已經成為一種準文化概念影響民居、村落、城市的布局、廠址的選擇。例如,北京城的水來自西部山脈,紫禁城內金水河,便是人為從西北引入,經太和門,最后于東南方流出的。這是古人制造的“吉地”的風水環境,用以保證帝都的興旺與發達。再例,山東濟南就是東南高,西北低,逆中國風水大勢而設都,即便是省會城市,濟南的經濟發展也趕不上青島,濟南的上市公司虧損多于青島的上市公司。
問:既然許多城市的經濟開發區都設河灘地、海灘地、鹽堿地或荒山峽谷地上,企業的廠址怎樣變不利的地形環境為有利的地形環?
答:首先應對企業或工廠的周圍環境的大環境進行審度:一個初建的經濟開發區如果靠近豐富的資源(交通港口、礦產資源、人氣旺盛的風景旅游資源等等)則可能自行發展為獨立的、有生命力的、繁榮的區域甚或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城市。這種區位判斷,需要中國傳統的環境觀測技術結合當地生產力布局及區域規劃加以分析,以判斷該地運的旺衰。
問:什么是地運?
答:中國古人認為:地運指一個地區不同時期出現的興衰變遷,地運的旺衰與天象運轉和人文運動(戰亂、和合、政策、開發等)有關。地運是一種時間概念。中國古代地理學將地理分析歸納為六個要素,五個空間要素和一個時間要素:五個空間要素是:龍、穴、砂、水、向;方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標準是:龍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保,向要吉。一個時間要素是“三元九運”。所謂“三元”是從皇帝紀元甲子年算起,每六十年為一元,每一百八十年為一大運之元,又分:上元六十年;中元六十年;下元六十年。每元又分三個運,共計九運。目前正處在三元九運中的下元八運時期(2004-2023),正值東北方起運。
問:具體到一個企業或工廠的周圍環境的吉兇要素?
答:一個企業或工廠的周圍環境的吉兇要素是由企業或工廠的周圍建筑物、植物及企業或工廠的周圍的山形、水形等等構成,宅形、大門、院形、上下水道、供電源等內環境要素也在堪地范圍之中。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