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直到現在很多人都忘不了TCL移動曾經在網上拍賣的那款鑲有三粒重約三克拉的天然鉆石的手機,一位來自澳門的女士以38萬元的天價購得。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TCL 2003年在珠江夜游船“海豚一號”上舉辦的一場名為“蒙寶歐魅力之夜”的豪華舞會。10多位中國賽區環球小姐、50余位國際時尚界嘉賓、20多位當紅明星和近百家媒體記者一起見證了這場衣香鬢影的奢華夢境。她們代表著TCL的輝煌,也代表著國產手機品牌的輝煌。可是TCL的輝煌也如夢境一般短暫,國產手機言必稱TCL的時代迅速成為歷史。現在TCL移動不得不面對的是大量的庫壓手機與巨額的虧損:截至2005年9月30日,TCL移動已累計虧損1,138,974,214 元;更為嚴重的是,該財報顯示,TCL移動為存貨撥備2.18億元人民幣。同時報告顯示,TCL移動庫存手機的清理仍在繼續, 大量的庫存手機,讓TCL移動雪上加霜。
萬明堅的離任與TCL的渠道斷裂
TCL手機短短幾年時間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廠商一躍成為國產手機前兩名,TCL移動前總裁萬明堅功不可沒。據TCL移動公布的2002年年報顯示,TCL2001年共賣出了623.6萬部手機,增長幅度達380%,實現手機銷售收入82億元。但萬明堅張揚的個性以及高調的行事風格和向來低調的集團總裁李東生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其與母公司TCL集團高層的關系。“那兩年手機行業很景氣,所以集團沒說什么,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一位知情人士說,截止到2004年底,TCL手機的銷售量較2003年同期下降了40%。再加上李東升的不信任,萬明堅不得不離開TCL。他的隱退讓TCL原本牢固的網絡渠道出現大裂縫。盡管TCL移動高管履新后的第一個動作便是召開經銷商會議,但是TCL還是沒有擺脫萬明堅離任的陰影,銷售渠道的丟失以及李東升的錯估讓TCL手機銷量一瀉千里,大量手機積壓庫中,嚴重產能過剩。
TCL與阿爾卡特,一段失敗的婚姻
造成TCL手機產能過剩的另一個原因就是TCL與阿爾卡特的“失敗婚姻”。TCL收購阿爾卡特以后出現巨額虧損。合資公司須接收700名原阿爾卡特雇員,以每月每人1萬歐元計算,僅此一項,不足八個月即可將TCL移動投入的5500萬歐元消耗殆盡。此外,國內市場的迅速下滑,使得TCL在整合虧損高達7440萬歐元的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時更捉襟見肘。據TCL移動2005年10月28日發布的第三財政季度公告顯示,第三財政季度凈虧損大幅擴大,截至9月底的3個月,未經審計的凈虧損額從上年同期的1.47億港元擴大至4.6億港元,收入則較上年同期的16.9億港元下降38%,至10.5億港元。除去業績上的虧損,TCL與阿爾卡特的合作至今也并沒有出現預料中的效果。作為TCL阿爾卡特合作的重要成果的TCL阿爾卡特(TA)公司,在合并以來,在運營上由于仍然采用TCL移動和阿爾卡特各自有生產、研發、銷售的兩套班子分開運作的方式,不僅沒有很好地發揮整合效應,也使得整個TCL通訊因阿爾卡特運營環節成本過高和費用支出而受累,同時間接導致TCL與阿爾卡特手機的產量過剩。
TCL,閑置的生產線
曾為TCL代工手機的仁寶表示,2003年是TCL手機最鼎盛的時期,那時TCL自己的生產線已經滿足不了手機的市場供應量,于是與仁寶合作,由仁寶為TCL代工。不過,自2004年手機市場反轉后,便沒有再與TCL有業務往來。據說就連TCL自己的生產線現在都在閑置著。TCL通訊擁有1700多平米廠房,有7條具國際先進水平的SMT生產線,可年產手機800多萬臺,但近兩年,因國內手機銷售疲軟,生產開工不足。
TCL的2006
據TCL內部相關人士透露,TCL移動在2005年已經把以前積累的過剩手機處理的差不多了,所以2006年將是TCL移動再次沖出江湖的一年,正所謂“成也2006,敗也2006”。TCL移動無論是在策略上還是技術上都進行了精心策劃。
2006年剛開始,TCL就宣布公司正考慮對一項非核心業務進行戰略重組。TCL方面雖然拒絕透露將重組何項業務,但此間不少人士透露,很可能就是終止與阿爾卡特在移動手機業務領域的合作。事實上近兩個月來坊間對TCL旨在拋棄阿爾卡特,獨立運作TCL移動的業務重組一直頗多傳聞。有知情人士透露,借著TCL通訊第三財政季度巨虧的事實,李東生終止與阿爾卡特的合作,并使得TA成為TCL的獨資公司,重新操盤運作TCL移動業務。
TCL自建的渠道模式也將在2006年發揮巨大優勢。TCL方面認為,從目前手機渠道的發展趨勢來看,對廠家的市場操作方式、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廠家營銷網絡(分公司)的職能必須轉變,才能適應市場的競爭。TCL移動的渠道優勢在于難以被模仿。國產手機渠道廣泛覆蓋目標消費者,這個龐大的網絡是無法一朝一夕建成的。TCL一開始就非常注重在三、四級城市渠道中促銷隊伍的建設,在三、四級城市TCL“幸福樹”擁有絕對優勢,這正是眾多洋手機們所垂涎的,就看TCL如何打好手中的這張王牌,化優勢為利潤,達到利益最大化。
2006年的3G也成為TCL關注的一個焦點。盡管國外品牌的手機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國內通信企業也有優勢,一方面,TCL已積累豐富的市場經驗,建立了遍及縣市一級的銷售終端網絡。另一方面,在產品外形花樣翻新上,也比國外手機更快。所以TCL下定決心在3G上好好跟國外廠商拼一把。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