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經理人》:與同齡人相比,你是否覺得自己更成熟?
貝絲:我不覺得自己成熟,反而覺得自己像兒童一樣生活,因為這樣會讓你的生活簡單,而簡單就是快樂的源泉。兒童的簡單和成人的簡單是不一樣的,兒童的簡單是沒有力量和無助的,如果一個成人能做到簡單,那說明你是很有力量的,因為你能夠做到自己保護自己,又能讓自己的天真一面表現出來,這就是一種強大。
《當代經理人》:工作之余,你會做些什么?
貝絲:我不太喜歡旅行。因為工作需要,我一直都是 “空中飛人”,就好像一直在旅行一樣,我會往返與中國與法國,法國與韓國,法國與美國,法國與日本……我也不喜歡音樂,只有在飛機上才會去聽音樂,因為飛機的噪音總那么大。我喜歡安靜,喜歡看書,喜歡上網與不認識的朋友聊天。如果我在北京的話,我還會經常到大大小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樓里坐坐,我喜歡那里的茶,也喜歡那里的氛圍。
《當代經理人》:中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貝絲:中國的商場每周7天都在營業,這在法國根本不可能。因為法國一直受天主教的影響,周日每個人都必須休息。因此,所有的商場、超市、多數的咖啡館都關門。另外,中國的大多數職場人士都在勤奮地工作,而在法國,每周法定工作時間是35小時。所以我對中國的職場人士充滿敬意。

董思陽:夢想的價值
文/本刊記者 韓健杰
7月末的一個晚上,9點,北京西單大街,人來人往。
西單被譽為“中國青年人最大的匯聚地”。無論是南來的,還是北往的青年人,都會到西單看看。而夏末的北京晚上,一直被很多年輕人認為有某種獨特的魅力和韻味。因此,在這個時間與地點一直跳動著兩個最動人的因子“年輕、時尚”——太多的年輕人,太多的豆蔻年華。
不知是刻意選擇、還是無意巧合,董思陽將我們會面地點也選擇在了這里。
熙熙攘攘的年輕人大潮中,董思陽是那種很出眾、一眼便能被挑出來的女孩,一襲綠色的連衣裙,給這浮躁的天氣增加了幾許涼意。
22歲,一般是剛讀完大學的年齡,而她卻已有了5年的創業歷史——15歲開始參與商業,目前是香港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有限公司的執行總裁。20歲時曾被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評為亞太最具有潛力的女企業家,21歲被評為中國最年輕的女企業家,2007年被評為中國最有潛力的優秀企業家。在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后,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她的艱辛,但在她臉上卻找不出絲毫的疲憊與那種應有的成熟,很簡單,她仍舊是一個22歲的小女孩,她仍舊保持著她這個年齡應有的清純與活力,還有那時不時露出的調皮笑容……
一本書的啟示
董思陽認為她和很多80年的女孩一樣,擁有很多目標。她也總是在想方設法地實現這些目標。而目標決定人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17歲時,她為自己確立了人生目標,自此她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出生醫學世家的董思陽,15歲自臺灣到新加坡留學,休息時間便成了“賺錢”的時間。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賣花,那時除了發現這些社會實踐能給自己的學業帶來增進外,并沒有意識到商業是什么樣的,未來是否要在此領域發展。17歲時,她偶然看到一本名為《亞洲華人企業家傳奇》的書,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成功的華人企業家,其中李嘉誠和郭臺銘的創業故事讓她深深的觸動。不僅是因為他們白手起家且一波三折的創業艱辛,更在于他們獲得成功之后對于社會的種種回報,這讓當時只有17歲的董思陽從僅有懵懂的商業意識一下子清楚認識到了企業家的價值所在。反復閱讀這本書之后,她憧憬著自己成為華人史上最杰出的女企業家。從此,在學習之余開始了她的經商生涯。
她在南洋理工大學讀書時,通過跟校長的協商,在學校獲得了一個2平方米的貨架攤位,自此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最先是賣光盤,由于內容新銷量很好,但后來銷量卻越來越差。經過調查,她發現因為跟校外同類店比,自己貨品數量少、價格又相對比較貴。于是她開始轉賣女孩的飾品,為此還從新加坡飛到中國有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進貨。雖然后來沒賺到多少錢,但獲得了經商的第一筆經驗。
幸運之神似乎總是很垂青那些執著的人。19歲,董思陽靠著自己以前積累的經驗以及對市場的敏感度,靠賣橘子樹的方式賺到了第一桶金——50萬新幣。之后利用這筆資金與幾個朋友建立了一家貿易公司,后來發展成為香港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做電腦軟件進出口以及物流和人力資源調配,目前有近800名員工。22歲,她看重有機食品行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后,在上海創立了中國第一家有機茶餐廳——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倡導健康飲食理念、普及有機健康食品,預備一年內在北京、上海、深圳發展20家加盟店。
在追夢的過程中,她遇到過其他機會的誘惑也遇到過困難,但從未想過放棄。讀大學時,孫燕姿的音樂制作人李偉菘到董思陽的學校選拔音樂人才,董跑到他面前清唱了一首張惠妹的《聽海》,讓李偉菘頗為贊賞她的勇氣和嗓音。但她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這離她為自己的設立的目標太過遙遠。
2005年,董思陽遭遇到了創業以來最大一次挫折。印尼巴淡島要開發一個工業園,希望日本、新加坡等國的房地產商進駐。于是她和她的合作伙伴就去投資了。然而當年印尼政局非常不穩,銀行利率下降,按事先的約定印尼當地的銀行是要貸款給她們的,但由于印尼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又決定把錢抽走給本國人用。因此,她們的現金流出現了斷裂最終導致投資失敗。這次失敗給了董思陽很大的教訓,讓她認識到光有夢想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但她堅信:“人生沒有失敗,只有自我放棄;只要不放棄,夢想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董思陽有一個美麗的愿望,成立一個殘障人士基金會,專門為殘障人士建立企業,招募殘障人士員工,并將企業盈利全部捐獻給基金會,使社會上的殘障人士受益。在她看來,企業家和商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夢想。商人和企業家都會進行艱苦卓絕的創業,商人的目的是為了掙錢,而企業家則是為了實現夢想,偉大的企業家總是與偉大的夢想聯系在一起的。
接觸“大人”世界
世界頂尖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人生最大的財富是人脈關系,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董思陽認為企業家就是具備資源組合能力的人,通過組合資源為社會、為自己創造財富。其中人脈是很重要的資源,只有善于經營自己的關系網,才能更好地把握商機。
15歲,還是在父母前撒嬌的年齡。但董思陽在那時由于半工半讀,就開始接觸“大人的世界”了,在她16歲時,開始接觸成功學的課程,從那里她認識到了很多成功的企業家,自此她喜歡上了這種國際學習的環境,在這種眾多優秀企業家交流的平臺上,她總是最年輕的那個。充滿了激情夢想,又很有上進心的她總是會引起別人的關注,同時她也為這些優秀的大人們所吸引。
想起與亞洲總商會會長的結識過程,董思陽一直歷歷在目。她是18歲時在印尼的論壇上認識會長的。會長是印尼國會議員,官銜比省長還要大,看上去四五十歲的樣子,但行事特別積極。帶著團隊成員到各個桌上敬酒。這種營銷方式令小小的董思陽非常振撼。因為董是最年輕的,當她用英文跟會長交流,把名片遞給她時,會長對年輕的她印象也非常深刻,于是后來兩人在過年過節時;ハ喟l信息問候,成為朋友。
這些成功人士的思維讓她不斷成熟,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都使她得到許多借鑒,從而少走很多彎路。通過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董思陽學習到很多優點令自己迅速成長起來。而且重要的是她通過這樣的交流,積累了很好的人脈關系。她認為自己幸運的是在每個關鍵的階段都有貴人相助,比如成功學大師陳榮之,亞洲總商會會長等都曾提供給她很多重要的機會和幫助。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