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關于商業秘密保護的立法起步較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次明確提出“商業秘密”這個名詞。
1995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
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應對

來源: 時間:2007-10-25 15:49:10

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的現狀

我國關于商業秘密保護的立法起步較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次明確提出“商業秘密”這個名詞。
1995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它第一次科學闡述了“商業秘密”的本質內涵,第一次明確列舉了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第一次明確規定了侵權人應承擔的民事、行政法律責任,標志著我國商業秘密的保護正式進入法制化軌道,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對1979年《刑法》進行了修訂,將商業秘密的保護納入調整范圍,設立了新罪名——侵犯商業秘密罪。彌補了原有法律對商業秘密保護的不足,大大增強了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力度。
綜上所述,自1991年至現在,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的商業秘密法律保護體系。其中,《反不正當競爭法》、《刑法》是這一體系的主體。該體系橫跨四個法律部門:刑法、經濟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涉及三部實體法和一部程序法,初步實現了刑事、民事、行政的統一,實體和程序的統一,為我國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由于國內商業秘密立法起步較晚,與國際接軌還明顯存在著不少突出的問題和缺陷。
1.現有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商業秘密的基本問題。諸如商業秘密的財產性質問題,只是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第219條和第220條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罪被納入到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章節,間接確定了商業秘密屬于知識產權范疇。在此之前,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其他法律沒有規定商業秘密為知識產權,法律對其權屬都沒有明確,其保護顯然無力。
2.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行為主體不一致。構成商業秘密民事侵權行為主體范圍與承擔刑事責任的主體范圍相比差別很大,民事侵權行為主體范圍明顯過窄。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刑事責任主體為一般主體,其范圍很寬。從《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等規定來看,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責任主體僅限于經營者以及合同的當事人,其范圍明顯過窄。依《反不正當競爭法》解釋,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然而該法對公司、企業內部職員侵犯商業秘密的問題卻無明文規定,難以解決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即因職員“跳槽”造成侵犯商業秘密的糾紛。這樣就會出現行為人可能成為侵犯商業秘密的刑事違法主體而不能成為民事違法主體的不正常、不合理現象,這是現有商業秘密法律保護體系中存在的一個明顯的漏洞。
3.現有保護商業秘密的立法過于分散且難以操作。我國現行立法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散見于各種不同的法律法規中,由于這些不同的法律法規在立法主旨和側重點上都各不相同,因此,散見于諸法中的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條文,很難保證其內容上的統一性、協調性和體系的完整性。
4.現有程序法對商業秘密保護缺乏科學性規定。商業秘密作為一種無形財產被侵犯,而導致權利人受損害引起糾紛時,應遵循怎樣的訴訟程序,現行立法僅僅就是否不公開審理問題由民事訴訟法做出了規定。這使得法院在審理商業秘密案件時,面對此類案件的特殊性,而無程序上的依據,如當事人在法庭上的舉證方式、訴訟中如何防止商業秘密的滅失或損失、訴訟參與人如何保密證據等均無所遵循。

制定商業秘密保護法的構想

進一步完善立法體系,盡早制定專門的《商業秘密保護法》,使中國市場經濟更好地與世界經濟接軌,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一)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中增加有關法律規定
1.增加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規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了商業秘密的概念及構成要件,但應進一步明確法律所保護的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保護的范圍,涉及哪些方面和類型等等。
2.增加懲罰性賠償的規定。關于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問題,世界上普遍采用兩種性質不同的賠償制度,即補償性賠償金制度和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關于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責任問題,只規定了加害人承擔實際損失的賠償責任,即采用的是單一的補償性賠償金制度。這一立法失之過寬,容易導致某些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人抱有僥幸逃脫或不懼索賠的心理,為獲取非法利益,鋌而走險,使法律手段調整這種非法行為的效能受到很大約束。增加懲罰性賠償金的法律規定,可更為有效地保護商業秘密。
3.增加競業禁止的規定。實施保護商業秘密的合理競業禁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合同約定競業禁止,即在單位與其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聘用合同或者保護知識產權合同中明確約定競業禁止條款;二是在單位制定的內部規章中明確規定競業禁止。《反不正當競爭法》要從法律上具體規定時間、主體、范圍等合理限制條件,使企業把握好競業禁止的合理尺度。《勞動法》要規定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知悉商業秘密的人員,離開所在企業另行擇業時,進行必要的限制,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到與原來所在企業形成競爭的企業或者行業任職。以離開原企業后一年的期限為宜,否則就會阻礙人才的自由流動,妨礙他人的自由擇業權。
(二)進一步完善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體系
1.修改《會計法》,增加財務狀況保密條款。
2.新聞法中應增加保護商業秘密的相應條款。
3.要對《民事訴訟法》中有關條款進行補充修改。對涉及商業秘密的證據,不僅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還應規定,參加訴訟的全體人員對所出示的證據負有保密義務,不得泄露,也不得擅自使用。
(三)制定專門的《商業秘密保護法》,從根本上解決對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問題
1.明確商業秘密的歸屬。這是司法實踐中引起糾紛較多的問題。由于商業秘密是一種知識產權,作為一種信息存在,具有無形性,所以法律應當予以明確。(1)對受雇人員在受雇期間取得或開發的職務的商業秘密,依雇員受雇之初時與雇用人的約定;當事人事先沒有約定的,則該商業秘密歸雇用人所有。(2)受雇人員在受雇期間取得或開發的非職務的商業秘密,歸受雇人員所有。但是若該項商業秘密與雇用人屬同一行業或相近行業,則雇用人有權有償使用該項商業秘密。(3)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開發、研制的商業秘密,當事人之間應當以合同約定每人應有部分;沒有約定,商業秘密為全體人共有。
2.明確規定商業秘密可以轉讓。商業秘密作為一種有價值的無形財產,可以全部或部分轉讓給他人或讓與其他共有人。為維護商業秘密的秘密性,當事人之間應簽訂商業秘密轉讓合同。


3.明確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1)以不正當方法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不正當方法包括盜竊、利誘、脅迫、賄賂、擅自復制或其他類似的方法;(2)使用、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方法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3)受雇人違反合同約定或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泄露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4)共有人違反合同約定或未經其他權利人同意擅自泄露、轉讓、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5)第三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知悉權利人商業秘密,使用或者泄露。
4.規定對于外國企業為進入中國市場而向我國政府主管部門提交的關于醫用和農用化工產品的秘密數據的保護;對保密期限不再適用技術引進合同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的有關規定,而與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規定一致,即商業秘密的受方任何時候都負有基于商業秘密法而產生的保密義務。
5.明確商業秘密保護協議應當具備的主要條款。明確規定雇用人與受雇人之間應簽訂保密合同。明確規定對受雇人實行合理的競業禁止。法律應有專條規定禁止受雇人在受雇期間或離職后一年內,未經雇用人同意到其他同業或類似業務的單位任職或兼職,或以自己的名義或他人的名義投資經營相同或類似業務。
6.網絡傳輸中的商業秘密的保護。針對目前網絡傳輸中的商業秘密保護問題做出相關法律規定,我國于1994年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1997年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表明我國十分重視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問題。我國制定的商業秘密保護單行法應規定新技術環境下的侵權行為、犯罪行為,如在網上突破企業防火墻,非法進入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竊取企業商業秘密等行為,以有效保護網絡傳輸中的商業秘密。
7.明確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商業秘密的權利人有權對侵害其商業秘密的行為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法院根據被害人的請求,判令侵權者承擔停止侵害、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額1~3倍等民事責任。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共同侵權,造成商業秘密權利人的損害,由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8.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應有所擴大。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規定,未披露信息具有秘密性、商業價值性和已采取合理保護措施等性質。顯然,上述有關未披露信息的界定較之中國法律中有關商業秘密的定義更為廣泛。
9.在刑事處罰方面做出相應規定。除了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方面給予商業秘密保護,對侵犯商業秘密規定承擔民事責任外,還應有相應的刑事處罰,追究嚴重侵犯商業秘密者的刑事責任,以加強保護力度。我國法律在商業秘密的訴訟程序方面也應有不同于一般審理程序的規定。應當明確規定商業秘密案件仲裁和法院審理的不公開原則,規定相關人員在仲裁和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時,必須自覺遵守履行保密義務,防止商業秘密泄露。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 日本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精品人成电影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