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還是建議大家早點開始復習?佳蓄l道整理了考研政治中的馬哲難點,供考生參考。
社會存在的含義: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即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
社會關系既包括物質關系,也包括非物質關系的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
社會關系中的物質關系屬于社會存在;而政治關系、思想關系是物質關系派生的,不屬于社會存在。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①任何生產關系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總是同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基本適合,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②生產力是積極的活躍的因素,生產關系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樣,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導致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由基本適合逐漸變成基本不適合。
、郛斏a關系完全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的時候,就要求對舊的生產關系進行變革,以重新實現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基本適合。
、苌a關系對生產力,總是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從基本不適合到基本適合,循環往復。
由此,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演化。
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更替。
(1)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么樣的社會制度。
(2)隨著一種生產方式轉變為另一種生產方式,舊的社會形態即被新的社會形態所代替。
所謂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上層建筑由兩部分構成:
(1)起主體作用的政治上層建筑,即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
(2)起指導作用的思想上層建筑,又叫觀念上層建筑,即反映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宗教等等。
要正確理解經濟基礎的科學含義:
(1)經濟基礎不包括生產力,經濟基礎就是生產關系。
它相對于生產力而言稱生產關系,相對于上層建筑而言則稱經濟基礎。
(2)經濟基礎不等于一定社會現實存在的一切生產關系,而是指這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
(3)經濟基礎不是指各種生產關系的混合,而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各環節的有機統一。
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著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
(1)上層建筑變化發展的方向由經濟基礎決定,當某種經濟基礎向上發展的時候,它的上層建筑也處于前進之中;當某種經濟基礎走向沒落的時候,它的上層建筑也日漸腐朽。
(2)經濟基礎的根本質變決定全部上層建筑也必然或遲或快地發生根本質變;經濟基礎的部分質變也決定上層建筑要發生部分質變。
顯然,上層建筑的進步與否,歸根到底取決于它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相關推薦: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4
2017.01
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還是建議大家......
14
2017.01
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還是建議大家......
14
2017.01
2018考研政治馬哲難點(6)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
14
2017.01
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還是建議大家......
14
2017.01
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還是建議大家......
14
2017.01
考研政治相較于其他兩門公共課來說簡單一些,但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要想在政治上取得高分還是建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