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考試點考研 發布時間:2016-04-17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大學? 關于中國大學的問題長久以來都倍受世人關注,尤其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大學,有權利且有義務談論此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大學?
關于中國大學的問題長久以來都倍受世人關注,尤其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大學,有權利且有義務談論此話題的,不僅僅是教育部官員或教育學專家、還應該是每一個關心社會發展的知識分子、是千家萬戶的每一個人。中國大學仍“在路上”,既非十全十美,也不是朽木不可雕,值得你我去追蹤,去思考,去參與。
下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教授在“大學精神、大學理念與校園文化”研討會(成都)上的專題演講,旨在與大家共同探討今天中國的大學之路,到底該怎么走,原文略有刪減。
媒體中的大學:將大學全都推向市場,不是好主意
我們對大學的關注度應該始于與自身命運曾經息息相關的高考,不用說,幾乎是全民總動員,每年上演的是同樣的節目,可百看不厭。從試卷的押運、考場的周邊環境、考試那幾天的氣溫、考場外家長的焦急等待,還有交通警察如何維護秩序、警車運送走錯路的考生等,諸如此類的動人故事,每年都有。接下來的是教師閱卷、有關部門公布錄取分數線以及各名校在本省市招生的名額等;再接下來是有人歡天喜地,有人唉聲嘆氣,學界開始爭論考不上重點大學的學生有沒有必要復讀、選擇民辦大學前途如何、小留學生出國是否合算;再再接下來,該輪到貧困生能否上得起大學、高考狀元有無獎勵、各省市錄取分數線懸殊是否公平等。新生還沒入學,“故事”已經講了一大堆。這還只是例行公事,平日里更多突發事件。如研究生錄取作弊,學術著作抄襲,還有老教授的新婚姻等一系列問題,都可能成為極好的社會新聞,出現在報紙的任何一個版上。
大學之所以成為社會熱點,外在原因是:第一,百余年來,現代中國的政治體制、學術發展、經濟及法律環境的形成,都跟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時至今日,大學對于中國社會進程的巨大影響,一般人都能看得很清楚。第二,由于連年擴招,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大學的是是非非,牽涉到千家萬戶。你別看他是個賣菜的,只有小學程度,可他的孩子讀了研究生,他同樣有興趣關心大學里的事情。第三,傳媒人大多受過大學教育,他/ 她們的興趣決定了大學可以成為社會新聞。第四,大學教授日漸明星化,其中的佼佼者,收入不如體育或娛樂明星,但也有不少堅定的“粉絲”,其言談舉止同樣具有新聞價值。更重要的是內在原因:第一,中國的大學體制及教育方式有問題;第二,跟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一樣,中國大學也在轉型;第三,正因為有問題,在轉型,具備往各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公眾才有批評及建議的熱情。最后一點同樣不該忽視:大學話題不屬于“禁區”,雖有些言不盡意,總比以前捂著蓋著好多了。
有一個疑問,太多的媒體關注,太多的新聞報道(包括正面與負面),對對大學是不是好事情?
國外的大學校園,比我們寧靜多了。沒有那么多喧囂,沒有那么多關愛,也就沒有那么多在媒體上拋頭露面的機會。傳媒關注當下,需要熱鬧;大學追求久遠,必須冷靜。各有各的趣味,走得太近,在我看來,不是好事情。不針對具體的學;蛎襟w,我說的是整個社會氛圍,即過分看重曝光率。
辦一流大學很難,需要社會的熱情鼓勵,需要大學中人的艱辛跋涉,需要積累,需要沖刺,而且還不一定成功;并非媒體上露面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學校。媒體代表公眾的趣味,其關注大學,自有理由;大學必須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目光與襟懷,如何看待媒體中日益張揚的大學形象,盡可見仁見智;但無法否認的是:第一,校園里的一舉一動,很可能牽涉整個社會。第二,轉型期中國所有的社會問題,好的壞的,通通折射到大學校園里,大學不是世外桃源,圍墻早就形同虛設。第三,所謂大學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能簡單理解為“訂單式服務”;將大學全都推向市場,不是好主意。
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
關注中國教育的人,大概都會承認這么一個事實:中國是教育大國,但不是教育強國。很多人注意到,2004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9%,高等教育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就學術實力而言,學界普遍認為,北大清華只能排在二三百,進不了前百名。當然,如果帶進學術聲譽以及實際影響力,那又是另一回事。在北大百年校慶期間,我說過一句很有名的“大話”:就教學及科研水平而言,北大現在不是、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是“世界一流”;但若論北大對于人類文明的貢獻,很可能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學所無法比擬的。因為,在一個東方古國崛起的關鍵時刻,一所大學竟然曾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這樣的機遇,其實是千載難求的。我想說的是,大學排名取決于文化背景及理論設計,即便是國外很有影響的排行榜,也都各有其長處,也各有其盲點。說你十七,沒什么好得意的;說你兩百,也不必要喪氣。
說這些,是有感于現在中國的大學校長,大都有理想,想做事,而且是做大事。這么一種積極向上的志趣,如果沒有輔以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很容易變成花拳繡腿,熱衷于做表面文章。明白辦大學、辦好大學、辦第一流大學很不容易,以平常心看待中國大學的進步,不提過高的標準,更不要拿排名、獲獎說事。
學術講究積累,單有個別天才不夠,還需要一大堆學術上的臺階,不可能一蹴而就。常見學生們追問,我們什么時候才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不想學走路,就想著百米沖刺,破世界紀錄,這樣的心態,很普遍。一開始,我會表揚他們“雄心壯志沖云天”;現在,反過來,我批評他們“自私”、“偷懶”。盡想著破紀錄后的鮮花與掌聲,不愿意做鋪路石。一代人,不,幾代人中,摘取科學桂冠的,就那么幾個。其他人的工作,很可能只是在“鋪路”。不否認學問是在不斷推進,但大都是點點滴滴的進步;積少成多,終于有一天達成“科學的革命”。這樣的學術史觀,現在似乎被顛覆了;你看媒體上的報道,每天都有激動人心的突破。惟一不明白的是,如果只是各領風騷三五天,這“填補空白”也就太容易了。
老一輩學者講話嚴謹,甚至可以說是木訥,這不妨礙我們對他們的尊敬,F在不一樣了,新一代學者大都變得伶牙俐齒,能說會道。不能說沒有努力過,可很明顯,說的遠比做的好。這不是個人性格問題,而是學術制度造成的。都說近年中國學界十分浮躁,為什么?在我看來,最大原因是各種冠冕堂皇的學術評獎。我承認“重獎之下,必有勇夫”;但不太相信評審之舉,能長學問。對于人文學者來說,獨立思考的權力、淡定讀書的心境,以及從容研究的時間,是最為重要的。印象里,評獎最多的,是那些容易做假的行業。越是不自信,越是質量沒保證,越需要各種獎項來“保駕護航”。得出三個小小的結論:第一,中國大學要想成為世界一流,任重道遠;第二,提升中國學術水平,不能急火燒心,更忌諱亂吃補藥;第三,過多的規劃、檢查與驗收,過于頻繁的學術評獎,不利于學術的發展。
大學需要“學問”,更需要“精神”
1931 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其《就職演說》中有一段話,近年常被引用:“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樓與大師,代表著辦學的兩大支柱:金錢與學問。這兩者都很重要,只不過世人偏重看得見的大樓,梅貽琦這才有必要強調大師的重要性。某大學校長為了表示自己看問題更全面,提出:我們既需要大師,也需要大樓。這是廢話,梅貽琦主持清華時,也沒說過不蓋大樓。這個話題,我想略微拓展。當我們談論“大師”對于“大學”的重要性時,主要關注的是學問。可大學除了博大精深的“學問”,還需要某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精神”。在某種意義上,這些沒能體現在考核表上的“精神”,更能決定一所大學的品格與命運。“大樓”不能取代“大師”,這是目前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我想補充的是,“學問”不等于“精神”,辦大學,必須有超越技術層面的考慮。學校辦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論文、專利、獲獎等,還得看這所大學教師及學生的精神狀態。好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有明顯的精神印記。過去常說“教書育人”,不是沒道理的。不管你是培養“英國紳士”,還是所謂的“共產主義新人”,都是把人的精神面貌放在第一位。
目前中國的大學太實際了,沒有超越職業訓練的想象力。校長如此,教授如此,學生也不例外。北大學生常被批評為不諳世故,書生氣太重;但在我看來,這不是什么壞事。如果大學還沒畢業,已經老氣橫秋,像坐了十幾年辦公室,對所有人事均能應對自如,這其實很可怕。學生嘛,總該有點理想主義,即便不切實際,也沒關系。
大學的矛盾:如何協調師生關系?
近年大學校園老出事,于是有人危言聳聽,說是“二千年的師道尊嚴毀于一旦”。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有些屬于刑法管轄范圍,比如殺人、嫖娼、猥褻小學生,這跟師道是否尊嚴關系不大。作為公民,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違法必究。你要是把這跟特定職業掛鉤,比如在教師大會上宣布:為了維護師道尊嚴,嚴禁嫖娼,那也太低級了。
大學乃社會的一部分,同樣存在各種矛盾,其中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矛盾。師生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關鍵在于如何協調,盡可能使其處于比較和諧的狀態。
在我看來,大學校園里,教授不一定非跟學生“打成一片”不可。當班主任是一回事,如果只是教學或帶研究生,沒這個必要。我甚至認定,教授必須跟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表面的威嚴與內心的溫情,二者并行不悖。過于隨和,缺乏原則性,什么事都好商量,容易使學生對師長及學問失去敬畏之心,效果并不好。
社會上普遍以金錢為評價標準,不再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也不再附庸風雅了。說句笑話,以前把老板叫老師,現在把老師叫老板,F在連大學校園里,也都流行這樣的稱謂,管自己的導師叫“老板”,真是豈有此理。師生之間,不再是從游、問學,而是雇傭關系,這太可悲了。
最后談一個小問題,即校園里的禮儀:在校園里碰到老師,怎么辦,打不打招呼,該怎么稱呼。視而不見,不太禮貌;叫“老師好”,好像小學生;叫某某老師,則可能影響人家的生活。那位先生稱,最好就叫“老師”,不帶姓。我的意見是,只求適意,不必太拘泥。或點頭微笑,或打打招呼,或干脆回避,視情境而定。你想,教授在校園里散步,或思考,或休息,或親密交談,或陪客人游覽,你硬要上去打招呼,不太合適。尊敬師長,有此意識,但不強求。
相關新聞
口碑最好的2018考研輔導班都在這里!一線名師授課,一次通關有保障!
課程名稱 | 主講 | 開課日期 | 優惠價 | 立即購課 |
【網絡班】海文英語全程輔導 | 墨東博等 | 隨報隨學 | 200-1500元 | 立即購課 |
【網絡班】海天考研英語全程班 | 宮東風等 | 隨報隨學 | 200-1500元 | 立即購課 |
海文英語鉆石卡 | 名師團隊 | 正在報名 | 電詢 | 立即購課 |
新東方考研英語協議通關班 | 新東方名師 | 隨報隨學 | 電詢 | 立即購課 |
【保過班】宏途英語1對1 | 名師聯袂主講 | 2017年 | 電詢 | 立即購課 |
【保過班】文都金牌保過 | 高端輔導團隊 | 2017年 | 電詢 | 立即購課 |
啟航考研英語全程班 | 張子宏等 | 2017年 | 1180元 | 立即購課 |
客服電話:010-51268840
育路考研網 http://www.quanminpifa.com/kao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