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部分內容分“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三節。
第一節首先分析兩種歷史觀的根本對立,論證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為科學認識人類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規律奠定理論基礎。其次考察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闡述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節著重講述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闡明社會基本矛盾、階級斗爭、革命和改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首先論述了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區別,進而論述了現實的人及其歷史活動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以及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中的決定作用。同時,對個人特別是杰出的歷史人物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作了具體分析。
一、學習目的
學習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著重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社會發展的動力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觀點,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歷史和現實、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性和能力。
二、學習重點
本章闡明的是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結合本章以往考試出題特點,跨考教育輔導名師陳先奎老師提醒同學們,以下知識點復習時要多加注意:
1.要注意區分兩種不同的歷史觀,弄清其本質區別。
2.要特別注重把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及其辯證關系和重大理論意義。
3.要注意理解唯物史觀揭示的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矛盾的運動,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注意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構成了生產方式,而人類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體。要特別注意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和特殊形式,了解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的關系。
4.要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動力的基本觀點,了解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革命和社會改革的實質、根源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深入理解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兩重性。
5.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作用的基本觀點。
三、學習難點
1.對社會存在的理解。關鍵是社會存在不僅包括具體可見的人,也包括抽象的不可見的生產方式。
2.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如何理解規律的必然性與人的自我選擇的矛盾,關鍵是劃清二者作用的界限。在規律規定的范圍內,才有人的主觀選擇的余地。特別注意這一關系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辯證統一原理的對應關系。
四、學習方法
本章推薦的方法是邏輯記憶法。本章節的原理之間邏輯關系非常明顯,像一些關系的表述,如決定與被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等幾乎成了公式,而且原理之間有著內在的關系。大家在復習時務必要注意到這一點。
除此之外,推薦知識點記憶法。本章的結論也特別多,像階級斗爭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的決定作用結論理由表述非常規范,都非常好記。
五、命題趨勢分析
從總體上看,今年本章出題的特點依然不會脫離往年“重者恒重”的規律。社會存在、社會意識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規律,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社會主義改革和科學技術的兩重性、現實的人及其活動,依然是出題的重心。今年要重點關注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對先進文化的作用,意識形態建設的重大意義要多下功夫。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7
2012.07
第二節 辛亥革命與建立民國
......
17
2012.07
第一節 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
......
17
2012.07
第三節 維新運動的興起和夭折
......
17
2012.07
第二節 洋務運動的興衰
......
17
2012.07
第一節 農民群眾斗爭風暴的起落
......
17
2012.07
第三節 反侵略戰爭的失敗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