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科學發展觀的主體是人,就是指( )
A.人是發展的目的 B.經濟增長是目的
C.社會事業建設是目的 D.發展本身是目的
2.各個歷史時期,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D.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3.1978年12月,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多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會議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改革被譽為第二次革命。關于改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間接動力 B.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比較終決定力量
C.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D.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4.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刻地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指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并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是( )
A.解決人民比較關心、比較直接、比較現實的利益問題
B.完善社會管理
C.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D.優先發展教育
5.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國的國情,論述了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點,進一步豐富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整體戰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明確指出:“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從此把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先占鄉村,后取城市,比較后奪取全國勝利,作為革命道路確立下來。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基本思想包括三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指( )
A.武裝斗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 B.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
C.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D.游擊戰爭、紅色政權、黨的建設
6.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實行農業合作化 B.建立國營經濟
C.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 D.恢復國民經濟
7.處理好社會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關系,是政府決策中必須加以抉擇的一個重大實際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個觀點強調了( )
A.公平是獲得持久效率的必要條件
B.不斷增長的效率才能為公平提供物質基礎
C.按生產要素分配才能使要素活力不斷增強
D.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反對收入差別過分懸殊
8.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始終是我們國家至關重要的政治和社會關系,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 )
A.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
B.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特點和文化傳統
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D.促進各民族間的團結
9.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開門見山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那么中國革命比較基本的動力的是( )
A.無產階級 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10.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人提出要消滅商品生產、消滅貨幣。對此,毛澤東結合中國處在不發達社會主義階段的實際,繼承列寧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的理論,提出了關于經濟發展的思想。這一思想是( )
A.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 B.要按經濟辦法管理經濟
C.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 D.農業中要實行生產責任制
11.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節約型社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發展循環經濟的原則是( )
A.提高資源利用率 B.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
C.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 D.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12.2011年9月26日,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是( )
A.科學發展 B.改革開放
C.生產精神文化產品 D.體制機制創新
考試須知:2012考研時間安排 ♦應試技巧及考場須知 ♦首發2012考研真題
考前必看:準考證下載入口 ♦2012年考研考場規則 ♦2012考研考場查詢
復習備考:政治時事匯總 必背考點 預測試題 ♦ 英語作文預測 模板大全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7
2012.01
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1月7日至9日舉行,共有165.6萬考生參加本次考試,比2011年增加......
06
2012.01
考研政治試卷總分100分,客觀題50分,主觀題50分。要想得高分必須抓住選擇題,那么如何才能牢牢抓......
06
2012.01
考研政治分析題站到50分的分值,不容忽視。考試在即,文都考研名師蔣中挺老師總結了關鍵詞法應對分......
06
2012.01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要把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為全......
06
2012.01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1.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戰略......
06
2012.01
一、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 1.改革的性質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