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2考研政治考前預測: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來源:海文考研 時間:2012-01-06 13:11:58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1.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戰略高技術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2.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緊迫性

  第一,科學技術特別是戰略高技術正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第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

  3.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4.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指導方針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

  5.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

  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A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6.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舉措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

  (1)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賹嵤┛平膛d國戰略,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措施,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抉擇,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是緩解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壓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唯一途徑,是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出路。

  (2)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科教興國戰略在本質上是人才強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的關鍵所在。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競爭。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區別

  十七大報告從當前的發展實際出發,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是指通過不同要素投入和技術組合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強調的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而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前者的含義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的不僅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內容。

  2.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

  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質就是要求我們采取綜合措施,加快形成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發展方式。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

  “兩個堅持”是指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

  “三個轉變”:

  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實現“三個轉變”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又強調指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確?茖W發展取得新的顯著進步,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基本要求是: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4.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1)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含義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2)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3)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緊緊抓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條主線,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十七大報告針對我國經濟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明了方向。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僖罅ε嘤茉促Y源消耗低、輻射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使之盡早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②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制造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③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④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⑤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逐步形成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5.毛澤東提出的工業化道路與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系

  從特點上看,它們都強調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走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都強調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道路;都強調中國工業化的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從體制基礎、國際環境和時代背景看,毛澤東時代是全面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封閉半封閉封鎖被封鎖的國際環境下的工業化;現在的工業化是市場經濟體制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在科技革命迅速發展信息經濟廣泛應用和第三產業大發展的國際背景下進行的工業化。

  從內容上看,毛澤東提出的工業化道路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而新型工業化道路則強調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比較重要的是處理好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欧美在线网址 | 在线欧美AⅤ整片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日本一道本日韩 | 一级少妇全黄性色生活片 | 曰本久久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