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報道:考后首發2012年考研真題及答案解析
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哲學基本問題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能回避的比較基本的問題,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學可以分為( )。
A.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
2.《孫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韓信據此背水一戰,大敗趙軍;馬謖據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據《兵法》但卻造成兩種不同結果,這說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兩者沒有共性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C.《兵法》本身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D.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3.“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這表明( )
A.生產工具是生產力中的決定因素 B.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C.生產工具是生產力水平的標志 D.生產力狀況是生產關系形成的物質基礎
4.某單位資本為1000萬,資本有機構成為6:4,剝削率為50%。那么資本周轉一次資本家能夠獲得的剩余價值為( )。
A.200萬 B.500萬 C.150萬 D.300萬
5..社會形態是關于社會運動的具體形式、發展階段和不同質態的范疇,社會形態的基礎是( )
A.經濟形態 B.政治形態 C.意識形態 D.社會制度
6.鄧小平南方談話關于發展問題的比較著名的觀點是( )
A.發展是硬道理 B.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C.關鍵是發展經濟 D.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
7.謀求世界各國經濟共同發展的根本途徑是( )
A.加速各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B.推動南北對話
C.加強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8.我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基本含義是( )
A.對一切國際事務,都要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
B.不屈從于任何外來的壓力
C.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
D.不搞軍事集團,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
9.成為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會議是
A.八七會議 B.洛川會議 C.中共六大 D.遵義會議
10.軍國主義勢力曾主張: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由此可見日本吞并中華的野心,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的標志是( )。
A.1931年“九一八事變”
B.1937年“七七事變”
C.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
D.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11.黑格爾說:“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就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他才可以說是有德的。”其中,“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指的是( )。
A.道德品質 B.道德行為 C.道德理想 D.道德規范
12.人生觀的核心是( )。
A.人生態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價值 D.人生意義
13.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由于從事建筑而變成建筑師,由于奏豎琴而變成豎琴演奏者。同樣,由于實行公正而變為公正的人,由于實行節制和勇敢變為節制、勇敢的人。”這說明,一個人要想形成高尚的品德,成為合乎道德的人,在自我修養中必須( )。
A.躬行實踐,知行統一
B.坐而論道,閉門造車
C.常思己過,日省己身
D.認真讀書,虛心求教
14.陳某大學畢業后被某網絡公司聘用,工作期間,陳某與公司因社會保險問題發生糾紛。關于該糾紛的解決方法,下列哪一項說法是正確的?( )。
A.陳某可提起仲裁,但必須在此之前先申請調解
B.陳某可提起仲裁,但在此之后不能夠提起訴訟
C.社會保險問題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陳某可直接向法院起訴
D.陳某可自己與公司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人與公司調解
15.中共中央、國務院2010年所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我國2010-2020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主題確定為( )。
A.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B.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
C.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D.面向社會需要,優化結構布局
16.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10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2010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 )
A.“低碳減排·綠色生活”。 B.“節能減排·綠色生活”。
C.“低碳節能·綠色生活”。 D.“綠色生活·節能減排”。
卷二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這一論斷表明( )
A.認識是實踐的先導
B.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C.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D.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2.“權為民用,縱然是清風兩袖,自當流芳百世傳佳話;利為己謀,即便有豪宅千頃,也會遺臭萬年殃后人。”這幅對聯給我們的啟示是( )
A.人的價值就是在于創造價值
B.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價值觀指引
C.個人應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D.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3.中醫藥講究“三因”——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辨證施治。以“四物湯”為例,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是治療血虛、頭痛、頭暈等癥狀的基本方劑。但在臨床運用上,若兼有氣虛就要增加人參、黃芪;若血虛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虛有熱加黃連。“四物湯”的臨床應用說明了( )
A.在特殊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導下研究個性
C.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
D.從主觀到客觀的過程
4.產業資本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劃分,若將其分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這種劃分的依據是資本各個部分的( )
A.在價值增值過程中的作用不同
B.價值周轉的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質形態不同
D.再循環中的職能不同
5.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中,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 )。
A.社會主義
B.馬克思主義
C.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D.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6.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比較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說“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同舊社會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特點是( )
A.基本適應和部分不適應
B.又相適應又相矛盾
C.對抗性矛盾
D.非對抗性矛盾
7.面對深化市場取向改革的阻力,鄧小平觀點鮮明地指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生產力……搞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進行一系列的體制改革,這個路子是對的。”那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 )
A.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B.可保障社會公平公正
C.具有社會主義性質
D.可實現經濟結構平衡
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其共同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實事求是
C.與時俱進
D.求真務實
9.中國近代思想主要經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維新變法”、“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及“馬克思主義”的演進過程。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發展資本主義
B.救亡圖存
C.反抗外來侵略
D.國家獨立人民富強
10.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地闡述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是( )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資政新篇》
D. 1898年“明定國是”詔書
11.時代精神是每一個時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實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時代精神的核心是( )
A.社會主義
B.集體主義
C.愛國主義
D.改革創新
12.愛因斯坦說過,“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人生價值的根本內容是( )
A.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為實際內容的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系
B.索取與享受的關系為實際內容的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系
C.勞動與創造的關系為實際內容的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系
D.貢獻于索取的關系為實際內容的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關系
13.某高校2010屆的某班畢業生共35名,在求職簡歷中,卻出現了28名“班長”,17名“學生會主席”,引起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質疑。對于這一現象正確的看法是( )
A.畢業生制作簡歷不誠信不足為怪,因為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
B.簡歷摻水并沒有直接損害他人利益,屬于個人的正當行為
C.誠信是公民的起碼道德,缺乏誠信將導致社會陷入信任危機
D.社會競爭環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現象,部分學生簡歷摻水值得同情
14.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下列各項法律、法規中不屬于行政法的是( )
A.《國家賠償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C.《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D.《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15.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于4月9日至11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年會的主題是( )
A.團結合作,共度危機
B.消除分歧,共度危機
C.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D.低碳經濟: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16.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 )。
A.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B.科學發展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
深化改革開放
卷三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馬克思主義哲學比較偉大的貢獻是( )
A.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 B.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
C.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D.創立了科學的認識論
2.在哲學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唯心主義派別之間的差異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義的發展,這一事實說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發展
B.矛盾一方的發展可以為另一方的發展提供條件
C.矛盾雙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為另一方的發展所利用
D.矛盾雙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發展
3.在現實中缺乏充分根據,因而在當前條件下尚不能實現的可能性稱之為( )
A.不可能性 B.現實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4.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價值增值的過程,價值增值過程就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的形成過程,這里的“一定點”指的是( )
A.工人用于轉移生產資料價值的時間 B.工人用于創造新產品使用價值的時間
C.工人用于補償勞動力自身價值的時間D.工人用于創造新產品全部價值的時間
5.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其完備的外在表現是( )
A.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 B.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之間的對立
C.資本與勞動之間的對立 D.商品和貨幣之間的對立
6.自由王國是指人們( )
A.處于絕對自由的原始社會狀態
B.不再受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支配的狀態
C.允許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狀態
D.擺脫了自然和社會關系的奴役,成為自己社會關系主人的狀態
7.再說到改革開放時,鄧小平曾經說:“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了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說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的生活富裕問題。”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保證社會主義的性質,保證人們能夠走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原則是( )
A.公有制和社會富裕
B.按勞分配和生產資料公有制
C.社會主義道路和生產資料公有制
D.市場經濟
8.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歸根結底是因為它( )
A.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現
B.有利于調動比較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C.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D.體現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
9.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核心是( )
A.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 B.反對帝國主義
C.反對封建主義 D.反對官僚資本主義
10.我國剝削制度被消滅的標志是( )
A.全國大陸的解放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毛澤東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是在哪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 )。
A.中共四大 B.中共五大 C.八七會議 D.三灣改編
12.標志著國民政府抗戰政策發生轉變的事件是( )
A.日本政治誘降政策的拋出 B.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的召開
C.皖南事變的發生 D.山西閻錫山部隊進攻八路軍
13.“見利思義”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 )
A.推崇“仁愛”的思想 B.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C.恪守誠信 D.不斷完善自己
14.丁丁今年15歲,但從8歲開始就作為演員參加系列電視情景劇的拍攝,至今累計獲得片酬20萬元,衣食無憂。依法,丁丁為( )
A.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B.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C.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D.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5.2009年12月1日,經過多次反復與修改,經所有歐盟國家全民公決通過、被稱為“歐盟憲法”的文件正式生效。該文件是( )。
A.《羅馬條約》
B.《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C.《巴黎條約》
D.《里斯本條約》
16. 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個領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 )
A.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B.科技進步
C.創新 D.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4
2012.01
2012年考研開考已進入最后一的倒計時,跨考教育楊鳳芝根據多年考試輔導經驗,對歷年大作文命題進行......
27
2011.12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兩國發......
27
2011.12
2011年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中印戰略經濟對話首次會議的印度計劃委員會......
27
2011.12
2011年5月22日上午,溫家寶出席了在東京迎賓館舉行的第4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并出席了之后舉行的三......
27
2011.12
新殖民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強國對非西方國家實施的一種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運動的......
27
2011.12
2011年6月以來,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爭端又起,越南、菲律賓等國均以不同方式主張自己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