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
A.量和質的相互轉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轉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D.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唯物辯證法在吸收人類認識成果的基礎上,科學揭示了事物自己運動的根本原因。它認為,從宇宙天體到微觀粒子,從整個社會到社會的各種組織,都是其內部對立著的各個要素按一定的秩序、結構組成的矛盾集合體,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事物內部諸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是矛盾的同一性,它促使事物自身保持穩定性。而事物內部諸要素的互相排斥,即矛盾的斗爭性,它破壞事物內部的秩序和結構,促使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化,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事物各個要素這種互相聯結和互相排斥相結合,推動著事物的運動和發展,表現為過程。自然界的變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自身固有的矛盾運動所引起,社會的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同樣也是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對立統一規律的作用和意義,就在于它揭示了事物“自己運動”的根本原因、動力和實在內容。形而上學否認事物的內部矛盾,看不到事物自身具有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從而也就否認了事物的“自己運動”和自我發展,它比較終必然把整個物質世界的運動歸結為某種神秘力量。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的思想,批判了形而上學的外因論,同唯心主義徹底劃清了界限,為人們能動地改造自然和社會,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因此本題答案選C。
2.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是()。
A.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內在地包含著重點論
B.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前提,重點論內在地包含著兩點論
C.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內容,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形式
D.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內容,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形式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
在人們認識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辯證法強調要做到“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辯證統一。所謂“兩點論”,是指人們在研究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非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種矛盾時,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反對只抓一個方面、否定矛盾存在的形而上學的“一點論”。辯證法所謂的重點論,是指在研究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種矛盾時,著重地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反對不分主次、平均看待的形而上學的“均衡論”。“兩點論”和“重點論”反映了辯證法聯系地、發展地全面地看問題的根本要求,“一點論”和“均衡論”則集中代表了形而上學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兩點”不等于“重點”,“重點”也不是“兩點”;另一方面,“兩點”中有“重點”,“重點”中包含“兩點”。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事物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使矛盾發展中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另外,兩點論中內在地包含著重點論。沒有矛盾的兩個方面,也就無所謂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重點”。辯證法的重點論是以同時承認兩點論為前提的,重點論中內在地包含著兩點論。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3.“概念的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的反映,”這一觀點是()。
A.相對主義的觀點
B.形而上學的觀點
C.唯心辯證法
D.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
客觀辯證法指客觀世界的辯證運動及其規律。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指客觀辯證法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恩格斯指出,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和人類思維的運動規律,“這兩個系列的規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現上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人的頭腦可以自覺地應用這些規律,而在自然界中這些規律是不自覺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無窮無盡的表面的偶然性中為自己開辟道路的,而且到現在為止在人類歷史上多半也是如此。這樣,概念的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地反映”。
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區別同哲學基本問題相聯系,二者的關系實質上就是物質與精神、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客觀辯證法是第一性的,主觀辯證法是第二性的,后者依賴于前者并反映前者。支配著客觀物質世界的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同樣也貫穿于人類的思維活動當中,客觀的辯證規律和思維的規律在本質和內容上是同一的。但是,外部世界的規律,以物質世界運動的客觀必然性的形式,離開人的意識、思維而獨立存在。思維的規律則通過主觀的形式,如概念、判斷、推理等等,雖然以客觀辯證規律為基礎,但這些形式本身并不存在于自然界,而為人的活動和思維所特有的。客觀辯證法和朱觀辯證法在內容、本質上的一致性,說明辯證思維所遵循的是和自然界相同的一般規律;客觀辯證法和朱觀辯證法在形式上的差異性,又表明人的思維的運動規律有自身的特點,需要專門的研究。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4.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A.否定之否定的觀點
B.對立統一的觀點
C.質量互變的觀點
D.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唯物辯證法作為一種哲學理論,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學說,揭示的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是辯證法的總特征。
唯物辯證法作為科學的理論體系包括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三大基本規律,以及現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內容和形式、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五對基本范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客觀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客觀事物發展的狀態、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趨勢。辯證法的各對基本范疇則從不同方面揭示和反映了客觀事物本身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總體上看,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這一基本特征的揭示和反映。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5.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他的這一觀點是()。
A.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詭辯論觀點
D.辯證法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辯證觀點的辨析。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臘卓越的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家。他提出的萬物流變的觀點,第一次描繪了一幅“一切皆流,無物常住”的世界圖畫。恩格斯說:“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這個原始的、樸素的但實質上正確的世界觀是古希臘哲學的世界觀,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來的:一切都存在,同時又不存在,因為一切都在流動,都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失”。
“一切流變,無物常住”、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個萬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一團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燒,按照一定分寸熄滅”,這些都是赫拉克利特的典型的思想。赫拉克利特繼承和發展了米利都學派關于本原之無定和流動性的思想,一方面主張一切皆流,無物常住,從而以“活火”為象征,說明自然萬物始終處于運動變化之中,而真正不變的東西恰恰是“變”本身;另一方面他也認識到,雖然只有變化是不變的,但是這變化亦是有章可循的。換言之,變化亦有一定的尺度,自然萬物都是循著這尺度而變化的。正因為他的這些思想,列寧稱之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