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語文復習五大關注點(5)
關注點五:“解題訓練”與“心理訓練”掛鉤
高考復習訓練不要只關注解題訓練,還要關注心理訓練。臨近高考,有些學生可能會產生一種焦慮心態,正像一位待考學生所說:“我平時語文成績還可以,但隨著高考臨近卻找不到做語文試卷的感覺了,心里很著急。”其實這不是什么反常的表現,很多學生臨考時都有相似的感覺: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會了,好像處處是漏洞。這個時候,不要自己嚇唬自己,要多給自己發出一些正面的暗示。語文這個學科的特點就是面兒很廣,望去茫茫一片,但是,一定是有路徑可循的。要指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所學的“一大片”梳理成“一條線”,指導學生糾正認為“語文無法復習”,“老虎吃天——不知從何下爪”的錯誤認識,否則學生會產生焦躁情緒,加重心理壓力。要指導學生多給自己發出下面這樣的信息:“工夫不負苦心人”“高考和平時的考試沒什么大的區別,只要正常發揮就可以了”“第一科考試有點緊張是正常的”等等,從而穩定學生的情緒,增強學生的信心。須知“夫戰,勇氣也”,第一門考試,氣可鼓不可泄。
心理訓練還包括調整應試態度,有的考生平時不肯在語文上合理投入,抱著臨場發揮的幻想。其實語文和其他學科一樣,是不能靠臨場發揮來取得優勝的。還有的考生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例如考前背好一篇作文,在考場上不管什么題目什么要求,往上一套了事。這種想法十分有害,因為“另起爐灶”的作文往往會一敗到底。就拿去年的北京卷作文題來說,有“寫一篇議論文”的明確要求。我們在高考閱卷中屢屢發現考生漠視這個寫作要求,寫成抒情散文、記敘文甚至詩歌,這當然會大大影響作文成績。
有的考生抱著另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例如去年高考前收到這樣一封來信:“您好!我是一名應屆高三學生。我很關注高考作文,想在這一方面有些亮點,寫點讓人意想不到的文章。幾天前,我想到一種沒有見過的作文形式,就是圖文并用,不知會不會被判為在試卷中做標記呢?我一直認為這是‘走鋼絲作文’,沒敢寫,也沒把這個想法告訴我們語文老師……”這封來信頗具代表性,信中反映出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那就是企望以花樣翻新取勝,只想在文章的形式上玩花樣,而不是靠增強文章的內涵取勝: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在篇首來一段“題記”,盡管因與文章內容毫不沾邊而顯得不倫不類;有的全文分為好多個小節,每個小節取一個小標題,這種形式不是絕對不能用,但是如果運用這種形式反而把文章弄得支零破碎,那就弄巧成拙了;有的考生把明明不適合用話劇形式表達的內容用話劇形式表達,結果非驢非馬,讓人為之嘆惜。
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有針對性地把心理訓練引入高考復習,通過心理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是備考訓練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