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滿分標桿作文例析(4)
中庸之道
肖傳國因對方舟子進行報復被捕,而他只是因為方舟子對他學術進行打假導致不能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原因,做出了違法行為。視其本質,不難發現肖傳國個性好強,這是促使他報復的主要原因。
自古以來,中國都以中庸之道作為人生做事的準則,試想,如果肖不為院士失敗一事所動怒,那么他也不會有今天的結果。
馬家爵一事幾乎是整個社會無所不知的事情,成績優異的他誰都想不到會成為一個殺死四人的殺人魔鬼。當然殺人動機也是“報復”二字。雖說馬家爵是忍不住室友的欺辱才殺人的,但是細想一下,那么優秀的他何必為如此之事動怒呢?是因為他的個性么?我想如果他內心在為人處事上能夠中庸一點,那么如今他依舊是那么的優秀,而不會是地獄里的一個小鬼。
有時候,中庸確實比好強要來得好。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做事何必要那么好勝呢?”
劉備在得知關羽、張飛死后,悲痛不已,沖動的他急于報仇,最后兵敗人亡,落了個“白帝拖孤”。試想,如果他能等上幾年,兵力強大之后再去攻打敵人的話,那么在勝利的同時也為二弟、三弟報了仇。其實,中庸一點并不是什么壞事,劉備就是因為那一次的放棄中庸,而成為了蜀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也并不是說好強就完全錯誤。大清王朝從開始的強盛到最后的****,主要原因離不開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太過于享受現有的,滿足于現有的,而不去憂患一下,導致最后的滅亡。如果說清王朝能夠稍微好強那么一點,估計我們現在還是清朝的子民吧!
萬事不能超過一個度,中庸即可,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在統一了全日本后,在擔任了太閣之后,不滿足于現狀,出兵攻打朝鮮,導致失敗。這一次讓他患了重病,于1598年7月死于大阪城。而他的死又讓日本成為了亂世。直到1603年,德川家康才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試想秀吉如果能夠滿足于自己所打造的日本,不攻打朝鮮,那么百姓才能不去多過那5年的受苦于戰亂的日子。
總之無論是肖傳國還是馬家爵,還是那些名人事跡都讓我們知道,凡事都要有個度,中庸之道乃最佳選擇。
【點評】此文屬于四類卷,所謂不及格之文。文章在開頭將肖傳國事件簡單歸結為性格好強后,便提出了中庸之道,但全文可見作者對中庸之道的理解偏差很大。文中所舉事例并非均可歸結為“中庸之道的缺失”。顯然生硬了。另外,全文論證方法也很單一,開頭結尾之外,幾乎全部是例證法挑大梁,不僅單薄,而且單調。(38分)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