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滿分標桿作文例析(2)
把純粹還給學術
日前,華中科大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肖傳國被捕,原因是雇兇殺人。而事情的起因,只是他認為方舟子的“打假”行為使他未能當上中科院院士。
這樣一件似乎有些荒誕的事,讓我們痛心疾首,唏噓不已。原本一個前程似錦的科學家,完全地毀在了自己手里。有人說他個性太強,情商偏低,甚至有些偏激。誠然,他的這些特點是這件事發生的原因之一,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現如今學術界的功利和一種純粹的流失。
中國人一直在問:為什么我們沒有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教育部把它歸咎于教育體制和在教育上的力度問題,接著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二十幾年過去了,一切還是老樣子。反觀日本,在提出一個狂妄的“五十年出三十個諾貝爾獎”計劃后,卻一步一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標,并不因為別的,而只是學界的風氣。像日本的一位獲獎化學家白川英樹,他研究了一輩子高分子材料,在晚年才獲得諾貝爾獎。而在中國,很少有科學家耐得住性子十幾年研究同一個項目,總是想著如何出成果后晉升,名利雙收。更別提肖傳國之流,為了中科院院士的頭銜急紅了眼。科學本身就是最神圣、最奧妙的,它需要潛心地去研究。它本是一個純粹的圣地,如今卻似乎夾雜著一些銅臭氣。肖傳國正被這樣的銅臭熏壞了思想,為中科院院士的頭銜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同時讓我感慨頗深的是斯蒂芬·霍金,一個幾乎與牛頓、愛因斯坦齊名的物理學家。有人曾這樣描寫過他在劍橋大學的生活:遠處緩緩地過來了一輛輪椅,斯蒂芬·霍金坐在上面,似乎在沉思什么。沒有人打擾他,沒有人找他索要簽名,更沒有記者。是的,只有在劍橋才可以有一個如此純粹的環境,只有在劍橋才會孕育出像斯蒂芬·霍金這樣的人物。那里沒有喧囂,沒有名利,有的只是智者在劍橋上沉思的風景,還有驚世駭俗的一篇篇論文。
試想如果肖傳國一直都處在這樣一個純粹的環境里,或許他也沒能當上中科院院士,但他一定是一個出色的醫生、教授、博導,一個令人景仰的科學家。只是現實沒有如果,功利心已經“殘害”了無數才華橫溢的人。中國學術界如今最缺的是一個純粹的環境。
曾有外國學者來華交流,看到校內的等級制度大為不解。原來,中國大學的校長都是有“官位”的,有的是正廳級,有的是副廳級,校園儼然成了一個小官場。回想蔡元培時代,他的第一守則就是不當官,甚至還曾為一學生看行李在門口等了一天。這樣純粹的學風實令人向往。
嗚呼!誰能帶走嫌犯肖傳國,而還回一個教授肖傳國呢?誰能把純粹還給中國學界呢?也許我們的教育改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點評】此文不僅針對肖傳國事件,更對中國學術界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追問,提出學術、學者應該比較純粹,更應該有純粹的環境,這顯然已經將對個體事件的思考引向深入。所謂深刻,其表現之一便是此類作文。此文寫法上是比較規矩的議論文。行文屬于“老師可以教的出來的”規范之文。對此也應該加以鼓勵。但此文距離滿分尚有距離。主要原因是對純粹環境消失之社會原因缺少分析。(65分)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