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可以“小步快跑”
備受矚目的“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改革日前傳出新消息。8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針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
關于異地高考的呼吁由來已久,政策層面的吹風也在這幾年不時傳出。從2009年起,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異地高考”建議,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兩會時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2012年3月,異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內出臺的消息,再度成為兩會焦點。而這次各部委出臺并經國務院同意的“異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確規定,給各地定出最晚時間線:在因地制宜的方針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于2012年年底前出臺。這意味著“異地高考”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局面即將告別。
怎樣理解這一步?毫無疑問,這是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權利和升學機會的一步,也是進城務工人員個人和家庭發展訴求日益受到社會重視的一步,更是社會管理和公共資源特別是招生制度進行公平配置的一步。眾所周知,一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的從學前或者分別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卻在高考來臨時被打回原籍。且不說此舉罔顧了進城務工人員為城市建設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單從各地高中課改、自主命題的角度而言,在流入地學習、回原籍考試,必定出現的“水土不服”已令這些學生未考先輸。而這次《意見》明確提出,對符合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條件的隨遷子女凈流入數量較大的省份,教育部、發展改革委采取適當增加高校招生計劃等措施,保障當地高考錄取比例不因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參加當地高考而受到影響。對不符合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條件的隨遷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積極配合,做好政策銜接,保障考生能夠回流出地參加升學考試;經流出地和流入地協商,有條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務。這勢必將緩解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子女的焦慮。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