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的三種思考方式和兩大實惠
----------------------------------------------
高考志愿含提前批、第一批(重點本科)、第二批(非重點本科)、第三批(專科高職)共四個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填報的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不等于保險箱,例如專業錄取分不到又不愿意調劑而被高校拒錄的高分考生也會面臨征求志愿。本科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考前填報志愿,第三批考后填報志愿,二次填報的依據和策略也不盡相同,這里提供了同一批次志愿填報時的思考與分析。
選擇志愿的三種思考方式
每批所選的志愿都是考生最向往的學校或專業。在選擇過程中,往往會有三種思考方式。
第一種思考方式:專業第一
考生專業目標非常明確,首選自己向往的專業。建議這類考生:
第一步
查閱《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專業目錄》,挑選出幾所含有這些專業的高校,同時了解這些專業在那幾所高校中是否屬重點學科范疇的專業。重點學科分為國家級(包含培育學科)、省部級、“211工程”等重點學科和學校重點學科。例如,金融學專業在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屬于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部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又陸續公布了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例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上海外貿、杉達學院、安徽財大等高校中屬特色專業。
第二步
了解自己選出的上述高校在上海的招生情況。
其一,這些高校近幾年的招生計劃數、學校最低分,(上海高校重點了解近三年平行志愿投檔的錄取分),近幾年是否有征求志愿、是否有加分投檔、降分錄取。
其二,了解高校中的專業錄取規則。一種是分數優先規則。例如2010年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等上海高校,錄取專業是采用專業平行志愿錄取原則,即進入該校投檔分后,考生的考分由高到低排序,結合考生所填專業的次序,按高分到低分錄取專業。第二種是專業優先規則。例如2010年華東政法大學、上海金融學院等上海高校錄取專業時,在專業第一志愿填報某一專業的考生中按高分到低分排序錄取,直至該專業錄滿為止。第三種專業錄取規則叫專業志愿順序極差規則,各校的極差各不相同。例如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的專業(學院)志愿極差是2、1、0、0、0.如果某考生專業第一志愿考分不夠,將其高考分數減去2分搜索他填報的專業第二志愿。如第二志愿考分也不夠,則再將其高考分減去1分(累計3分)參與專業第三志愿錄取。錄取專業第四、第五、第六志愿不再減分。
第三步
綜合模擬考成績,選出錄取最低分有梯度的幾所高校作為填報的志愿。學習成績較好且較穩定的考生,上述梯度可小一些。反之,幾所高校的錄取分必須要有足夠的差距。
第二種思考方式:首選學校
另一類考生沒有明確的專業目標,一心只想進一所名牌高校或者只要是本科,不管什么學校都想進。對這類考生作四點提醒:
一是客觀估計自己的文化考試實力,高考分應略高于所選高校的錄取分,不能滿打滿算,給自己留有一點余地使自己在錄取專業時有優勢。在沒有足夠把握時,還應該表明愿意專業調劑。
二是同一批中的各所高校的錄取分不能很接近,建議上海高校和外地高校并報。
三是了解已選出高校在上海的招生情況。參考上述“第一種思考方式”中的第二步。
四是對所選高校的辦學綜合實力和日常教學、管理等基本情況要有所了解,不要人云亦云。本科高校在表6、表7的右側10欄中列出了學校辦學綜合實力的一系列數據,其中39所“985工程”高校(含北大、清華、國防科大)是21世紀我國著手創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99所“211工程”高校是面向21世紀,國家和地方重點建設的一批高校和重點學科。考生也可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上查詢所選高校的相關信息,認真挑選對自己今后發展有利的學校和專業。
第三種思考方式:學校專業兼顧
這些考生專業目標尚未定型,既想報好學校,也想讀好專業。他們認為好學校就是名校,好專業就是熱門專業。如果沒有足夠高的高考分,要想兩者兼得是不可能的。給這些考生三點參考意見。
第一,成績較好的考生應該首選名校。 “985工程”高校乃至“211工程”高校都是國家名牌大學,名牌高校不同于地方高校的最大區別是學校的傳統、校風、學科優勢、學術氛圍等等辦學綜合實力經幾十年的積淀和發揚已經形成了很高的社會聲望。名牌高校不僅對學生的培養和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品牌效應,對一個人的一生也是一種榮耀。
第二,成績中上的考生有兩類選擇。一類是選校而不選專業,如果學習尚有潛力,興趣又很廣泛,對調劑到該校任何一個專業不是特別在乎,這類考生可選錄取分適合自己的名校。在校園文化熏陶的同時,還有可能通過轉專業,輔修專業來彌補自己的興趣。另一類是選專業兼顧學校,通常有三種做法:第一種做法放棄一本,確保二本;第二種做法放棄上海,面向外地高校;第三種做法放棄公辦,挑選中外合作辦學高收費的熱門專業。上述第一種做法必須慎重考慮,輕易放棄一本重點高校,可能會鑄成終身遺憾。
第三,好學校是社會公認的,而好專業并非僅指熱門專業,一所學校中學科實力強勁的專業和培養上海未來幾年緊缺人才的專業都是好專業。重點高校中有好專業,地方高校中也有好專業,所以,第三種思考方式應該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報考外地院校的兩大實惠
除了西藏、臺灣、澳門,其他省市共有632所外地院校2011年參加上海計劃內招生。華南理工、武漢理工、湖南大學、鄭州大學、中國農大、山東大學 (含威海分校)、四川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等一大批“985工程”和 “211工程”的高校在上海已不需要征求志愿就能完成招生計劃。不少外地學校的錄取最低分已高于上海相應批次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這一現象說明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對于專業的發展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已經越來越趨于理性思考。
實惠之一:相同考分能進更好的學校和專業
填報外地高校實惠之一,相同的考分能夠進入辦學條件更好的學校或更有發展前途的重點學科專業。
一般來說,同類學校中,外地高校比本地高校錄取分數低。例如,中國人大、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理科的錄取分都比上海交通大學低。中央財經大學 (文、理)、中國政法大學 (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理)、中山大學 (文、理)、廈門大學 (文、理)、西安交大 (理)、東南大學 (理) 2010年學校錄取分不比華東師范大學高。甚至 “985工程”的北京理工大學(理)、天津大學 (理)、西北工業大學 (文、理)、華中科技大學 (理)、華南理工大學 (理)、東北大學 (文、理)、山東大學 (文、理)、中南大學 (理)、大連理工大學 (理)、蘭州大學 (文、理)、四川大學 (文、理)、吉林大學 (文、理)等一批名校的理科錄取分低于華東理工大學,文科錄取分低于東華大學。
第二批本科中的安徽醫科大學 (理)、哈爾濱理工大學 (理)、南京工業大學 (文、理)、南京林業大學(文、理)、天津工大 (理)、遼寧大學 (文、理)、揚州大學 (文、理)、浙江工業大學 (理)、西安理工大學(理)、昆明理工大學 (文、理)、河南大學 (文、理)、黑龍江大學 (文、理)、福建師范大學 (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理)、南京中醫藥大學 (文、理)、南京醫科大學 (理)、中國醫科大學 (理)、河南醫科大學 (理)等一批高校都具有第一批招生院校所具備的辦學綜合實力, 2010年不少學校文、理科錄取分都遠低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當本市和外地高校開設相同專業,該專業在本市高校中屬非重點專業,而在外地高校屬于重點專業,甚至屬國家級重點學科范疇,該專業的錄取分仍有可能本市高校高于外地同類高校。例如,經濟學類專業在復旦大學、上海財大、北京交大、山東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和東北財大中均屬國家級重點學科, 2010年該專業理科錄取分:復旦大學546分、上海交大547分、同濟大學513分、上海財大509分、華東師大505分,而北京交大的錄取分487分、山東大學 (濟南) 481分、吉林大學467分、第二批東北財大460分。
實惠之二:可享受加分投檔和降分錄取的政策優惠
填報外地高校實惠之二,考生的高考分低于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批線下20分之內可享受加20分按1:1.05錄取比例投檔給線上生源不足的某些外地院。不會接受上海加分投檔的外地高校有二類,一類是生源好、錄取分數高的學校,如中國人大、東北財大、中國醫科大學等高校。報考這類學校的人數大于學校在上海招生計劃數,使學校錄取分高于上海該批的批線。另一類高校在上海的生源并不好,但拒絕錄取加分投檔的線下考生,如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等。 2010年加分投檔錄取的有關信息詳見第二章第七節或參考表7中的 “最低錄取分與批線差值”。
本科降分錄取有二種類型,一類是農林、石油、地質院校相關專業可在該校生源不足時直接降分錄取,如沈陽農大等。另一類是該批本科征求志愿結束后,學校招生計劃仍未完成的外地本科院校。這類高校降分錄取的時間是該批本科征求志愿結束后至下一批開始錄取之前;降分錄取的對象是5月份志愿表中填報該所降分高校的考生。 2010年第一批文科3所,理科7所,第二批文科62所,理科66所本科外地高校在上海降分錄取。降分錄取的信息可通過 “上海招考熱線”網站查詢。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