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經歷“七年之癢” 怪象頻生
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在一片爭議聲中一路走來,經歷了“七年之癢”,即將邁入第八個年頭。從“各自為戰”到“五校聯考”,從“中學推薦”到“校長實名推薦”,從“人才選拔的破冰之舉”到如今“各類培訓班、教輔書遍地開花”……伴隨著高校自主招生的逐年擴張,各名校的“掐尖”舉措也推陳出新,優惠政策的輻射面越來越廣,但無法回避的是,自主招生正慢慢被應試“蠶食”,學生負擔并未減輕,各類“陣痛”接踵而至。本期周刊盤點自主招生經歷“七年之癢”幾大怪相。
[怪相一]
高二學生提前備戰忙
每周日上午,家住浦東新區的高二學生小宇都要準時上培訓班報到,參加由學校組織的自主招生培訓輔導,盡管用了近一年半的時間來準備自主招生,在小宇看來,形勢仍然緊迫,時間還是不夠用。
小宇說,新學期伊始,學校就發出通知,高二年級排名前100名學生都可報名參加自主招生培訓,“雖然是自愿報名,但大約60%的年級前百名學生都報了名。”
據介紹,培訓的課程主要包括數學、英語(論壇)、化學和物理四門功課,“老師講授的多是全國教材的內容,還有一些競賽試題,課程難度較高,總體感覺有點吃力。”小宇說,盡管學得“痛苦”,但他很能體諒學校的“良苦用心”。因為,自主招生“擴容”后,不少高校都對外宣傳,自主招生已成為考生入讀名校的主要渠道,“同學們提前一年半時間備戰,也是形勢所迫吧!”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部分正在緊張備考的高三學生甚至還患上了“強迫癥”,如只因為去年交大冬令營考了一道數獨題,就“逼迫”自己嘗試各類數獨游戲。凡是跟歷年自主招生試題“沾邊”的內容,不放過一個細節,設計各種可能出題的角度,折騰得自己身心俱疲。
[怪相二]
自主考輔導書名目繁多
這幾年,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對自主招生形成“圍剿”之勢,相關輔導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去年,解析高校自主招生試題的教輔書大約只有兩三種,沒想到,今年就已增加到了十幾種之多。
這其中,有外地某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自主招生試題集,一出就是五冊,薄薄一本就賣出25元的高價。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新華書店,發現在高考(論壇)輔導類書架上,《上海高校自主招生備考指南》、《這樣進名校——解析大學自主招生面試》等輔導書被擺在了醒目的位置。
上海書城的營業員告訴記者,今年關于自主招生類的輔導書非常好賣,有的書已經基本賣完。家長劉女士說:“我的孩子今年高二,不過我想先了解一下自主招生的情況,提早做好準備。”
不過,記者翻看后發現,部分關于自主招生的輔導書“倉促上陣”,往往賣的只是自主招生的“噱頭”,說到底還是競賽類書籍的“翻版”,試題主要由競賽初級題和高考中難度題混合而成,并沒有真正體現自主招生的特點。
[怪相三]
各類輔導班遍地開花
在自主招生規模化的背景下,各種針對自主招生測試的培訓班和輔導班也應運而生。不少中學自己開辦輔導班,各種教育培訓機構也紛紛開辦針對自主招生考的輔導班,想要分一杯羹。記者調查發現,僅培訓機構開辦的自主招生的輔導班課程種類就有十幾種。
這類輔導班,一般宣稱聘請市重點中學的名師進行當面授課,也有網絡教育或者郵寄影像資料的,每班20人左右。據某輔導班知情人士介紹,輔導班上課的材料是內部資料,在外面一般是買不到的。這類輔導班在考生和家長中深受歡迎,報名人數眾多,一般要提前預約才能報上名。而這類輔導班的價格也不菲,單門課程一般在一千元以上,五門主課全部輔導的話,家長往往要支付五千元以上的學費。
對此,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也指出,自主招生考試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不是考所謂的難題與偏題。這類應試輔導讓學生一味做題,并不能在自主招生考試時提供很大的幫助,反而容易誤導考生和家長往難題和偏題里鉆,增加學生的負擔,這是不提倡的。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