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選擇高校 省內省外哪個更適合自己?(2)
招聘會進校園 找工優勢明顯
伊珊去年從中大畢業,2004年,她以725分的高分被中山大學錄取。伊珊說,當年報考時,她很想去北京讀,但受到父母的反對:“離家太遠不方便;將來工作不好找”成了大人們反對的理由。伊珊說,當時班里很多同學有這樣的想法:“考不上省外數一數二的名校,就不如留在廣東本地的龍頭學校。”伊珊回憶,那時全班50人,只有五六人報了外地高校,以陜西和上海的名校居多。
回想當時的抉擇,伊珊慶幸自己選對了:“因為填志愿時就想將來留在廣東就業,事實證明,畢業后這種優勢更加明顯。”伊珊說,離畢業還有一年時,父母、親戚、朋友就幫忙聯系工作,在廣東不同高校的高中同學也時常互通信息,有誰聽說好的單位,大家就一起“資源共享”。伊珊說,這種同鄉同土的近距離關照讓她很有歸屬感。相反,一些在外省讀書的同學想回廣州工作卻遇到不少挫折,有的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
“還在大三時,廣東教育部門舉辦的面向校園的招聘會就一場連著一場,我們學校也會約用人單位來挑人,這無疑給本地讀書本地就業的我們提供不少的方便。因為條件優越,還沒離校,我就已經有了三四個OFFER。”伊珊說,除了找工,實習也很有優勢,“人都沒見面,實習單位就落定了,不像從外省高校回來的同學,還要過五關斬六將的面試,很麻煩。”
比起去外地讀書的同學,伊珊最大的感觸是找工時省了不少麻煩,路費也節省不少。她說,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每年都是全國各地高校畢業生趕場求職的必選城市之一,廣東連續舉辦多年的高校系列招聘會也吸引不少考生南下,但跨省找工成本可不少,有的學生為了找工,在廣州租房長達一個月之久,還沒有算上近千元的路費,奔波的辛苦自不用說。對于伊珊而言,這些問題都不用考慮。
除了路費等外在因素,用人單位的挑選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伊珊說,本地用人單位對本地院校了解多一些,有些企業每年都和省內名校有業務合作,錄用時自然也要給些面子。從這一點看,在本地讀書的就業優勢不言而喻。
讀不了省外名校不如留在省內
如今已經在武漢大學讀研的廣東籍學生王惠霞說,異地的求學生活十分充實,她在讀大學的幾年中學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如今她同樣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業。“其實在武漢,導師也給我推薦了一些工作,當地也有很多不錯的用人單位。但可能因為從小在廣東長大的原因吧,我還是想在離家近點的地方工作。”小王說。
但異地求學然后回本地找工,這筆費用算下來確實不少。王惠霞告訴記者,從去年年底起,她就不斷奔波在從武漢到廣州的列車上,來回一趟路費就要四五百,除了招聘會、公務員考試、面試等,大大小小不下十多次,花費不下二三千元。
王惠霞還說,有一次,她到廣州一家事業單位應聘,對方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廣州市戶口”,“這個問題,對于在廣州讀書的同學來說根本不是問題。但對異地求學的我就成了一個坎。”不過,王惠霞也說,自己不后悔到外省去讀書,她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給即將填報志愿的考生總結:如果是外省名校,就值得去;如果是二流學校,就不如在廣州讀。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