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選擇高校 省內省外哪個更適合自己?(3)
八成家長主張報省內高校
“就讀省內院校,就業時名氣也響一些。”一名學生家長如是說。他們認為,省外院校中,清華、北大等名校競爭太激烈,不會輕易讓孩子報考;報讀省外的其他高校,即使學校質量不錯,但省內用人單位未必會認同。
王女士是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三學生阿文的媽媽。高考成績尚未公布,女兒今年模擬考580多分,不知道這樣的分數能否進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等省內名校,有些擔心。王女士說,報考省內院校競爭的確很激烈,老師建議,報考外省名校可能機會還大些。但王女士堅決不同意:自己就一個女兒,跑那么遠不放心,將來回來找工也不方便,在廣東讀書將來找工會有優勢,去了外地,想幫忙都幫不上。另一方面,孩子在外地讀書,少則五六千,多則萬元的學費已經讓家里難以負擔,再加上生活花費、每年假期來回奔波的路費,開銷太大了。
連日來,記者在各大高校舉辦的高考招生咨詢會上對近百名家長進行了調查,有八成家長都不主張孩子出省讀書。
省內院校高分生落榜率高
而事實上,每年高考錄取,當第一批本科院校理科及文科普通類投檔及線上第一志愿出檔時,不少考生和家長都會“大跌眼鏡”:省內考生“扎堆”本省高校,省內名校投檔分數線高出預期;而省外個別名校“低分”還“吃不飽”。前年,陜西名校西北大學在廣東竟然要降分補錄才能完成招生計劃,但在陜西,很多考生爭破頭都進不去呢。廣東考生的“戀家”情結,也使得中山大學去年一舉囊括全省過半高分考生。
一本多考慮外省名校
省市招生部門和多所高校招生辦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指出,考生填報志愿時要“正確處理選報省內院校與省外院校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廣東高校招生計劃會多于外省高校,但一本外省名校也不少,考生不妨多加考慮。但無論何種情況,都要先以個人興趣為先,在此基礎上,合理選報。特別是二本院校中,考生要慎重選擇、綜合考慮,建議采取內外兼顧的原則。
有的考生把院校的地理位置作為決定是否填報志愿的因素,總認為本省院校比外省院校好,而不考慮本省的專業是否適合自己,不愿異地求學,致使填報省內院校過于集中。這造成的結果勢必是一方面外省院校生源缺乏;另一方面省內院校生源過分集中,高分考生競爭激烈,落榜率高。考生在選報志愿時,切忌片面強調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應胸懷大志,積極報考外省院校及邊遠地區的院校。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