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商務專業知識寡頭壟斷市場結構(四)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1-30 11:15:52
有關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專業知識的輔導對考生的復習起到非常有效的幫助,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內容如下:
一、 微觀經濟政策
1.壟斷與資源配置的無效率
(1)通過稅收調節和價格管制限制壟斷的影響
由于壟斷廠商在長期內有可能獲得壟斷利潤,從而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支付較高得價格,使社會福利產生損失,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對壟斷廠商征稅從而使壟斷利潤消失。征稅可以使廠商的總成本增加,壟斷利潤減少或消失。這一部分的壟斷利潤作為政府的稅收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從而增加社會福利。
壟斷帶來的資源配置無效率表現為產品價格大于產品的邊際成本,即P>MC.價格管制是指政府對壟斷廠商生產的產品實行最高限價政策,限價的目的是削除因壟斷而造成的生產能力的閑置。根據完全競爭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條件P=MC,政府的最高限價應該等于邊際成本。如果政府的最高限價定在P=MC,壟斷廠商生產的產量將達到完全競爭市場的產量水平,資源將被充分利用,從而實現有效配置。
(2)實施反托拉斯法
在經濟史上,西方許多國家還通過嚴厲的經濟立法,如反托拉斯法限制壟斷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美國。從198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如謝爾曼法、克萊頓法、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羅賓遜-帕特曼法、惠特-李法和塞勒-凱弗維爾法等,這些統稱為反托拉斯法。美國的這些反托拉斯法規定,限制貿易的協議或共謀、壟斷或企圖壟斷市場、兼并、排他性規定、價格歧視、不正當的競爭或欺詐行為等都是非法的。美國反托拉斯法的執行機構是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前者主要反對不正當的貿易行為,后者主要反對壟斷活動。
雖然西方國家在形式上存在反壟斷法,但對它們的執行并不十分嚴格。西方的企業合并浪潮屢次出現,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集中。
育路教育網預祝參加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的考生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