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商務專業知識微觀經濟政策資料(二)
來源:發布時間:2010-11-02 16:01:29
3.公共產品
Ø 公共產品的特征:非競爭性、非排他性
私人物品:數量隨著任何人對它的消費增加而減少的物品。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特點。
競爭性:如果某人已消費了該商品,則其它人就不能再消費該商品。
排他性:只有對商品支付價格的人才能消費該商品。
公共物品:不滿足競爭性或排他性特點的商品。如:國防、道路、電視廣播等。
Ø 市場機制與公共產品消費中的免費乘車問題
由于公共產品不同于私人產品,在一般情況下,競爭的市場機制不能解決公共產品的有效生產,原因在于公共產品消費中存在著私人產品消費中不存在的免費乘車問題。
所謂免費乘車是指個人不愿意出資負擔公共產品生產的成本,而依賴別人生產公共產品以便自己不花任何代價地消費該產品。
由于免費乘車問題,依靠市場機制解決公共產品的生產往往導致所提供的公共產品的數量遠遠低于社會所需要的數量。這就是說,市場機制能夠有效地解決私人產品的生產,但不能有效地解決公共產品的生產。
4.信息不完全與市場的低效率
在傳統的經濟學分析中,經濟行為者是被假定在完全的市場信息條件下做出經濟決策的。
但在現實中,通常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且,在很多情況下,市場機制本身不能有效地解決不完全信息問題。在不同的情況下,信息的不完全造成了市場的低效率,主要表現為:
Ø 產品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與次品充斥市場
有時信息的不完全也表現為信息的不對稱,即不同經濟行為者對同一問題掌握的信息程度不同。在產品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經常表現為:生產者對其產品質量的信息要比消費者了解的多。按照市場的一般規律,高質量的產品應賣高價格,而低質量的產品賣低價格。但是,當消費者并不知道產品質量的差別時,消費者對高質量的產品就不愿意支付高價格了,而生產者也不會愿意以低價格出售高質量的產品。結果,低質量的產品交易將充斥市場。這種低質量產品的交易是市場低效率的表現。
Ø 保險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
保險公司所經營的保險業務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保險公司在提供這種商品時,是根據投保人(即商品的需求者)對保險的需求和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即保費)來確定其保險的規模和實際保費的。但在保險市場上,通常保險公司對投保人情況的了解比投保人對自己的了解要少,即表現為信息的不對稱。例如:對于汽車保險來說,保險公司很難了解到具體哪些人易出事故,因此,很難對這些人提高保費。而且,通常易出事故的人是購買保險最積極的人。結果,若保險公司提高保費時,會減少那些出事故較少的投保人對保險的需求,而不會減少出事故較多的投保人對保險的需求,這樣,保險公司可能會承擔更高的損失賠償,這就是保險公司在信息不對稱時所要承擔的道德風險。
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對稱還表現在勞動力市場和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理的代理關系中。例如,前面所談到的現代企業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就是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所導致的。這些現象都會形成市場的低效率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