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際商務師考試貿易政策與理論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18 14:05:24
貿易政策與理論
(一)對外貿易政策概述
(1)對外貿易政策含義與構成;
對外貿易政策是對各國在一定時期對進出口貿易進行管理的原則。方針和措施手段的總和。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政策主體。政策客體或對象。政策目標。政策內容及政策手段。
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有其目的性:保護國內市場;擴大本國產品的國外市場;優化產業結構;積累發展資金;維護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關系及其他。
其構成包括:總貿易政策;商品和服務貿易政策;國別。地區貿易政策。
(2)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即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
1.自由貿易政策,即國家對貿易活動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預,任憑商品。服務和有關要素在國內外市場公平。自由地競爭。
2.保護貿易政策,即國家對于貿易活動進行干預,限制外國商品。服務和有關要素參與本國市場的競爭。
備注: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為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廣泛推崇重商主義,在貿易政策上實施強制性的貿易保護主義。
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出現兩種類型的貿易政策:一是在較發達國家如英國實行的自由貿易政策;二是在資本主義比較落后的德國執行以保護幼稚工業為目標的保護貿易政策。
1929~1933年的大危機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推行帶有壟斷性質的超保護貿易政策。
二戰后出現了世界范圍的貿易自由化。70年代中期后,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80年代中后期以來,開始推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發展中國家大多執行保護貿易政策。
(二)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
1.產生背景。重商主義理論產生于15世紀—17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準備時期,是資產階級國際貿易理論的早期階段。
2.主要論點。重商主義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1)早期的重金主義或稱貨幣差額論。
(2)晚期重商主義又稱貿易差額論。
3.早期重商主義貿易政策的主要措施有:(1)禁止貨幣出口,由國家壟斷所有的貨幣交易;(2)要求外國人來本國進行貿易時,必須將其銷售貨物的全部款項用于購買本國的貨物。
4重商主義政策的評價
重商主義理論與政策在歷史上曾起過進步作用,它們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和發展。但它們把貨幣當作財富象征,把商業。尤其是對外貿易視為財富的源泉。它們只是簡單地描述社會的表面現象,對社會現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領域,未深入到生產領域,因而是幼稚的。不科學的。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現代經濟的真正科學是在理論考察由流通過程過渡到生產過程時開始的。
(三)自由貿易
(1)自由貿易論的主要觀點
首先:自由貿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國際分工。
其次,擴大國民的實際收入;
第三:自由貿易可以阻止壟斷,加強競爭,提高經濟效益。
第四:自由貿易有利于提高利潤率,促進資本積累。
備注:自由競爭時期自由貿易理論與政策評價。
(1)促進了英國及其他西歐國家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使英國經濟躍居世界首位。
(2)自由貿易理論為自由貿易政策制造了輿論,成為自由貿易政策論證的有力武器。
(3)自由貿易理論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沒有考慮到生產力水平的差異對貿易利益分配的影響;片面強調自由貿易對參與國家的積極效果,卻忽視了消極影響;研究的出發點是一個靜態均衡的世界,沒有考慮到動態因素對分工貿易的決定性影響。
(2)貿易自由化;
1.貿易自由化的表現。
(1)大幅度削減關稅。
(2)降低或撤消非關稅壁壘。
2.貿易自由化的主要特點。
(1)美國成為戰后貿易自由化的積極推動者。
(2)各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戰后貿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質基礎。
(3)戰后貿易自由化帶有濃重的政府干預色彩。
(4)各種區域性經濟貿易集團。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都是以貿易自由化為宗旨的。
(5)戰后貿易自由化發展不平衡。
(6)戰后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
備注:戰后貿易自由化作用評價:
1.戰后貿易自由化推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的高速發展;
2.戰后貿易自由化確立了各國貿易政策發展的總趨向;
3.戰后貿易自由化為國家貿易。經濟。為可通過協商。協調獲得發展提供了先例。
(3)協調管理貿易
1.含義:管理貿易介于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之間,屬于有組織的自由貿易。它是以協調國家經濟利益為中心,以政府干預貿易環境為主導,以磋商談判為軸心,對本國進出口貿易和全球貿易關系進行全面干預。協調和管理的一種貿易制度。
管理貿易出現于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后期,其產生與發展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
(1)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深刻變化。
(2)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加強。
(3)發達國家競爭優勢發展不平衡。
(4)地區經濟貿易集團的發展。
(5)跨國公司迅速發展的要求。
(6)世界環保意識的加強要求對貿易進行協調管理。
(7)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實踐。
2.管理貿易與博弈論。
管理貿易的理論基礎是博弈論。所謂博弈是指人或國家的理性行為在許多情況下總是追求在既定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
博弈論認為博弈關系大體有負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三種類型。國際貿易中,多數情況下,國家之間的關系就表現為典型的正和博弈關系。實際上,管理貿易是正和博弈在國際貿易中的運用。
3.評價。
(1)純粹的自由競爭讓位于有組織的自由競爭或不完全的自由競爭。
(2)自由貿易。保護貿易政策讓位于管理貿易政策。
(3)國家間經濟利益的連帶性。包容性增強。
(4)國家經濟實力成為參與國際競爭。參與國際貿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