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條,這是哪一個時期行政職能的特征?( )。
A.前資本主義時期
B.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C.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D.當代資本主義時期
2.政府在充分發揮“無形的手”調節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強調利用“有形的手(政府)”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是( )時期的行政職能。
A.前資本主義時期
B.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C.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D.當代資本主義時期
3.理順政企關系的基本原則是( )。
A.宏觀調控,市場引導
B.權力下放,政企分開
C.加強監管,總量控制
D.下達計劃,項目審批
4.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行政職能發生的變革不包括( )。
A.政治職能中的暴力職能加強
B.保持社會穩定的調節職能加強
C.政府承擔了更多的經濟職能
D.政府的社會服務職能逐步擴大
5.通過( ),組織可以獲得個人活動所不能達到的結果,即通常所說的“1+1>2”的效應。
A.決策職能
B.組織職能
C.協調職能
D.控制職能
6.從西方國家行政職能的演變歷史來看,國家的政治統治職能極端強化,而社會管理職能相對微弱的時期是( )。
A.前資本主義時期
B.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C.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D.當代資本主義時期
7.下列政府行為中,( )最能代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政府職能特征。
A.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職能僅限于維護國家政權的狹窄范圍內
B.由政府積極、全面干預經濟和社會,比如提供社會保障和失業救濟
C.利用政府彌補市場的缺陷,同時利用市場來引導政府
D.政府只充當“守夜人”的角色
8.提出全面干預主義的政府職能論的是( )。
A.亞當·斯密
B.凱恩斯
C.瓦格納
D.查爾斯·沃爾斯
9.“國家活動不斷增加的法則”,即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政府的活動必將隨之增加的法則,又可以稱為( )。
A.瓦格納法則
B.彼得原理
C.帕森斯定律
D.阿羅不可能定理
10.從世界各國來看,政府財政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增加,比如1992年美國政府的總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到1997年增至23%。這一現象說明了政府職能發展的( )趨勢。
A.行政職能不斷擴大的趨勢
B.職能體系中政治職能相對減弱
C.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社會化
D.政治職能中的民主職能的強化
二、名詞解釋
1.文化教育職能
2.社會服務職能
3.組織職能
三、簡述題
1.簡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行政職能的演變。
2.行政職能研究的意義是什么?
四、論述題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政府職能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題 美國的社會管理工作
參觀美國人的住宅區后,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房子外墻總是很鮮艷、干凈——盡管這些房子可能已經修建了百余年。其實這并非主人很勤快,而是社區管理者的功勞。即使是一般的社區,所有房子的外墻都要每年統一漆刷一遍,由社區管理者組織實施,而房主只需要交100美元——這還包括其他社區服務項目的費用,如社區內道路的維護和環境的統一美化、栽花養草剪草坪、維護和管理社區內的公共設施。不僅房子外面的事都給你管完了,甚至連室內滅蟑螂滅老鼠之類的事,也都在不打擾住戶的情況下統一進行,令居民覺得非常方便。
有趣的是,社區管理者不是中國的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那樣的機構,而是物業開發管理商。房地產開發商不僅要負責住房的規劃、修建、出售,還要在居民入住后提供管理和配套服務,比如治安、環境衛生和美化等。如果你家門前的路未鋪平而導致你摔了一跤,你可以據此控告開發商,沒準還能得到可觀的賠償。
物業開發管理商與居民的關系不是領導與被領導、“衙門”與老百姓的關系,而是平等的經濟關系:你服務辦事,我給錢;我給了錢,你就得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許多社區根本沒有部門齊全的政府機構,社區管理職能已被物業開發管理商取代。
伊利諾伊州費里波特縣寧納鎮有2;600多居民,但鎮政府只有一間辦公室,白天只有一位女秘書值班,其他六名“官員”全是當地普通居民,工余為大家盡義務辦事,有事晚上去處理一下。他們還負責當地居民與政府的溝通。應該說,這種基層組織的成本是很低廉的。這種通過經濟關系制約的社區管理服務效率非常高,社區管理者所辦的事都是本地居民最需要辦的實事。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形成一種自治機構。
在中國,類似的社區管理也開始出現。隨著一些私人物業主對住宅小區的開發,這些開發商也負責諸如治安、環境衛生、美化等公共服務。只不過管理和服務還不太完善。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搬家就意味著提走幾只箱子,絕無搬箱抬柜之累。原因很簡單,房地產商已經給你考慮周到了。美國的住宅多有壁柜和專設的掛衣間,根本用不著再放幾個衣柜。你買房的時候,里面的空調、熱水鍋爐、冰箱已經給你準備好了,通常是每層樓的每一間廚房里都有一個大冰箱、電爐、煤氣爐、電烤箱、洗碗機等,所需廚具一應俱全。連大學生租住的學生公寓也是這樣,用不著再去買家具。這種配套服務對人住者來說,非常方便。
(1)請結合案例,分析美國地方政府、社區管理者、物業開發管理商在社區管理中各自擔當的角色是否適當。
(2)一般認為,公共事務的管理是政府專有的管理領域,但案例中美國的社區管理者不是中國的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那樣的機構,而是物業開發管理商。物業開發管理商與居民的關系不是領導與被領導、“衙門”與老百姓的關系,而是你服務辦事我給錢的經濟關系。這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有什么啟示?
(3)龐雜的職能,臃腫的機構,令人沮喪的辦事效率,可以說是我國目前行政管理的一大頑癥。案例中美國一個2 600多居民的鎮政府,只有一間辦公室、一位女秘書和六名由當地普通居民工余為大家盡義務辦事的“官員”,而且社區管理服務效率還非常高。兩相比較,發人深省。試從行政職能的角度剖析兩者差異的原因。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