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第七章 教學工作的方法、組織形式與評價
一、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概念:教學方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方法。
1.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1)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智力以及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A、講授法:就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
基本要求:a教授內(nèi)容要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思想性。b注意啟發(fā)。C講究語言藝術。
B、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和學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主要有引導性談話、傳授新知識的談話、復習鞏固知識的談話和總結性談話。
基本要求:a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b善于提問。C善于啟發(fā)誘導。D做好歸納、小結。
C、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zhèn)我垣@取知識的方法。主要有整節(jié)的課堂討論、幾分鐘討論、全班性的討論、小組討論。
基本要求: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善于在討論中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做好討論總結。
D、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來獲得知識、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的方法。主要有指導預習、指導復習、指導閱讀參考書、指導自學教材。
基本要求:提出明確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加強輔導;適當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對實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和組織教學性參觀等,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和真實性。
A、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方法。
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準備;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和過程;講究演示的方法。
B、參觀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的要求,組織學生到工廠、農(nóng)村、展覽館、大自然和其他社會場地,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觀察和研究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基本要求:事先做好參觀準備工作;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參觀;做好參觀總結工作。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通過練習、實驗、實習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鞏固和完善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方法。主要有:練習法、實驗法和實習作業(yè)法。
A、練習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按照不同方面的能力分為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
按照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進程分為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和創(chuàng)造性練習。
按照練習的內(nèi)容分為心智技能練習、動作技能練習和文明行為習慣練習。
基本要求: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掌握練習的原理和方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嚴格要求。
B、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作業(yè),觀察事物和過程的發(fā)生與變化,探求事物的規(guī)律,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基本要求: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和做法,提高學生進行實驗的自覺性;加強實驗過程中的指導;做好實驗小結。
C、實習作業(yè)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nèi)外一定的場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基本要求:做好實習作業(yè)的準備;做好實習作業(yè)的動員;做好實習作業(yè)過程中的指導;做好實習作業(yè)的總結。
(4)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下,通過獨立的探索和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方法。
發(fā)現(xiàn)教學、探究教學和問題教學都屬于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是,學生裝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比較復雜的課題或獨立作業(yè),可以激怒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掌握穿梭究問題的方法,發(fā)展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zhì)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其缺點是花費時間較多,不經(jīng)濟,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相當?shù)闹R經(jīng)驗和一定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同時,還需要有邏輯較為嚴密的教材和素質(zhì)較高的教師。
基本要求:正確選擇探究課題;創(chuàng)設進行探究的良好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2.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二、教學組織形式
1、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1.教學組織形式的歷史發(fā)展
(1)古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個別形式教學,師徒相授
(2)近現(xiàn)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
A、班級授課制:在16世紀的歐洲學校里開始出現(xiàn)了編班了上課的新嘗試。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等著作中首先對班級授課進行研究,確定班級授課制的基本輪廓。
我國采用班級授課,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改革的三種類型:a堅持以班級授課制為基本組織形式、b主張徹底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尋求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c探索一種既不失集體影響,又有個人獨立探索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
B、貝爾-------蘭喀斯特制:又稱為導生制。以教師教年齡大的學生為主,而后由他們中的佼佼者“導生”去教年幼的或學習差的學生。以班級為基礎,教師面對一部分學生。
C、道爾頓制:1920年,美國的柏克赫斯特在道爾頓中學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人們稱之為道爾頓制。
道爾頓制最顯著的特點是在于重視學生的自學和獨立作業(yè),在良好的條件下,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
D、文納特卡制:一部分按照學科進行,另一部分通過音樂、藝術、運動、集會等
(3)當代國外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A、分組教學:是指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
根據(jù)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分組教學一般有外部分組和內(nèi)部分組兩種。
分組教學的優(yōu)點:在于它比班級授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
缺點: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分組教學中出現(xiàn)的矛盾;分組副作用大。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一、課程有用:聚焦實戰(zhàn),銜接職場需求國際關系在職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打破了“純理論”的刻板印象,緊密結合現(xiàn)實場景,實用性極強
北京在職研究生可以考編嗎?可以考編。非全日制研究生獲雙證,可報考不限制全日制的崗位;同等學力申碩獲學位證,能報考要求碩士學位的崗位;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及國際碩士認...
計算機在職研究生考試大綱分兩種情況。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考試多數(shù)學校采用專業(yè)代碼408的國家統(tǒng)考試卷,考查數(shù)據(jù)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等多方面知識;同等學力申碩入學無...
成都在職研究生招生學校涵蓋四川師范大學(同等學力,學費1.44-2.16萬)、西南交通大學(非全日制,學費2.4萬)、西南財經(jīng)大學(非全日制,學費2.56-3萬...
同等學力申碩網(wǎng)上報名申碩報名要求同等學力申碩是先學后考模式。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參加課程學習(全年可咨詢報名),修滿學分且本科
工學在職研究生學校一覽表,招生專業(yè)覆蓋傳統(tǒng)、新興及交叉工科,貼合行業(yè)需求。入學門檻低,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免試入學,部分對工作年限有要求。學制2-3年,學習方式靈活...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