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年來,社會上掀起在職人士“讀研熱”。據教育部網站的統計數據,2003年在職碩士的招生人數和已在校研讀人數分別為58060人和144966人,而2008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31446人和383875人,比2003年分別增長1.26和1.65倍。在職攻讀碩士并最終獲得學位的人數更是激增,2003年國家一共授予17023人在職人員碩士學位,2008年達到85196人,5年間增長了4倍。
一種觀點認為,職場人士選擇通過在職讀研的方式繼續學習,反映出年輕人開始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金融危機的呼嘯而至和就業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年輕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抓緊提升自身素質的機會,以適應勞動力市場對于文憑及各種證書的重視程度,為將來加薪升遷謀取優勢。
另一種觀點則剛好相反,認為在職“讀研熱”就是社會“文憑本位”的一種表現。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擁有研究生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專業越來越多,部分高校為了獲得更多利益,甚至將在職研究生教育變成了“寬進寬出”的“文憑工廠”。而一家媒體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因工作原因沒法上課的在職研究生,還存在請人幫忙上課的情況。
有專家曾指出,在職研究生的招生與考試,應有相對科學的選拔機制。沒有參加統一的嚴格入學考試、沒有全程上課和通過全部必修課程考試、沒有做出具有創造性的論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答辯者,應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碩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