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01
新學期就要開始了,學習哥身邊的老師朋友,已經開始新學期的緊張工作了。
昨天跟任職10多年的班主任老陳聊天時,我問:“老陳,像你這樣的老教師,會因為家長的原因,而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嗎?”
老陳笑著說:“你的意思是問,如果家長跟我關系好,我會不會對他家孩子更上心;如果家長刁難我,我會不會對他家孩子也看不順眼?”
“對,就這個意思!你會不會?”
老陳沉默了一下,認真地說:“肯定會,而且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也會!雖然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老師一視同仁,但老師是人,會有情感。任何人都會在潛意識里,親近那些理解自己、配合自己的人,疏遠那些詆毀、刁難自己的人。
不過話說回來,我當了這么多年班主任發現,如果家長跟老師關系處理不好,老師對孩子的態度肯定會有變化,但不至于嚴重影響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受家長的影響,卻很容易對自己的老師,甚至這個老師教的學科,都產生厭倦、抵觸情緒,這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才是最大的。”
02
班主任老陳總結遇到的幾類讓老師頭疼的家長,你是否中招了呢?
敷衍塞責、盲目護短的家長
▼
他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今天偷偷撕了這個同學的日記,明天拿著那個同學的茶杯當了尿壺,惡作劇不斷。批評教育時,他每次都承認錯誤,表示知道錯了,下不為例,可一轉身依然我行我素。
我萬不得已找來了他的父母。父母來了,滿臉堆笑,好言好語:“這孩子調皮,我們在家也沒少教育,可效果不好,回去一定好好教育……”找幾次煩了,家長就不客氣了,態度語氣全變了:“你說這啥意思?我咋聽著全世界就我家小孩賴啊,你當個老師有什么了不起?”
對待孩子簡單粗暴 的家長
▼
小林在班上成績優秀,但他就是喜歡欺負其他同學,暴力傾向嚴重。班主任多次找他談話,他認錯的態度很好,可事后沒多久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天,他因為一點小事與同桌打了起來,把同桌的頭都打破了。班主任打電話叫來小林爸爸,想與他協商解決問題。小林爸爸還沒聽老師說完,當著班主任的面打了小林三個巴掌。
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家長
▼
班上學生經常少東西,不是張三沒了文具,就是李四少了零花錢。班主任對此無計可施,體育老師主動請戰,埋伏在教室對面。三天后,終于發現有人趁做操時間溜進了教室,體育老師立刻沖過去,卻發現這個人竟然是本班的勞動委員小軍。
班主任當即找小軍談話,小軍爽快地認了錯并寫了檢查。當班主任與小軍爸爸交換情況時,小軍爸爸卻說:“老師,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啊!教育孩子你比我專業,我把孩子交給你,你放手管就行了,打他罵他都沒事。”
對孩子不抱任何希望的家長
▼
小亮今年上半年轉學過來,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學生,不僅成績差,還經常遲到、逃課、上網吧等,各科老師都找班主任訴苦。鑒于小亮的種種表現,班主任覺得該與其家長溝通一下了。但當班主任打電話,告訴他的爸爸小亮近期的表現時,他的爸爸卻張口就說:“這孩子,我不抱任何希望了。”然后表示感謝老師肯收下小亮,說不行明年再轉校,還讓老師以后別再打電話煩他了。
只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
▼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一好百好了,其他都不重要。班上有個學生,學習還可以,但做衛生時,常常沒有時間觀念和責任意識,不能認真完成值日,導致其他同學對他意見很大。與其家長溝通時,家長不但不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反而認為老師和同學在刁難孩子,甚至說:“作為學生,只要學習好就行了。”
03
經過跟班主任老陳的交流后,我才意識到家長跟老師做好溝通有多么重要。和老師溝通,家長應該注意的哪些細節呢?
爭議之事不入“群”
▼
這里的“群”,是指各種班級群,QQ群啊,微信群啊,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有可能把一些不合適的消息擴大了。
比如,說這樣一個例子。還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個男生被老師向家長投訴(也就是向家長說明吧)打了同學,該男生家長接回孩子才看到孩子臉上也被抓傷了,問起原因說是互相都打架了,家長覺得,自己孩子也被打了,老師怎么就不提呢,只說自己孩子打別人的事,于是很有情緒的,把孩子臉上的傷拍了照,發到班級群里,告訴老師自己孩子也有被打傷啊。
這樣一來,在這種群體面前爭議起這類事情來,就有點讓老師下不來臺的感覺了。
體諒老師,不要求老師的額外照顧
▼
第一次家長會上,老師有一句話我深深理解了,她說“家長們眼睛里只有一個孩子,而老師的眼睛里是全班的39個孩子”,對了,老師眼睛里全班的孩子都要兼顧到,這才是她的責任和公平所在。我們一方面跟老師要公平,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老師的額外照顧,這有點貪心吧。比如,整個班級,座位當然有前有后,坐最后一排的家長就總不滿意,總有最后一排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給她要求換座位,那最后一排最得有人來坐吧。
信任老師,正確對待老師“投訴”
▼
正確對待“叫家長”現象。關于孩子在校表現,孩子與同學相處,作為未成年人,家長負有當然的教育義務,了解清楚情況,配合老師教育好自己孩子,而不是對老師的“投訴”心懷質疑和抱怨。
主動配合老師,支持老師的工作
▼
當然,現在老師的工作表現、工作業績甚至工資獎金,都與學生的表現和成績掛鉤,有一些活動,還需要家長的支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配合支持老師的工作。當然,這些支持,也可能是陪孩子去參加運動會,參加活動不遲到,開家長會不玩手機,這些最基本的份內之事。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老師和學生、學生家長間的相處,也是靠良好的溝通,溝通順暢了,大家彼此理解認同,師生關系和諧了,孩子也就會更加喜歡學校和學習生活。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