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國際學校擇校、備考、國際學校說明會等信息服務!
12日上午,得知張富回家,村鄰紛紛趕來探望,張富害羞地躲進了被窩里,媽媽一直在一旁守著他。
臨沂費縣男孩張富,在2016年12月4日深夜留下遺書后翻墻離家。家人和許多熱心人幫助尋找卻一直杳無音訊(見齊魯晚報2016年12月9日 報道:12歲男孩留遺書離家至今未歸 稱世界太殘酷)。終于在2017年1月11日,一直流浪在外的張富被一名熱心人發現,次日他被接回家。再次與家人團聚,這個12歲的孩子發現好像一切都變了,他發 現家人其實是那樣地愛他。
立交橋下住一月 熱心人起了疑心
張富家在臨沂市費縣探沂鎮豐厚村,他的父母在4年前離婚,后又各自重組家庭,張富判給了爸爸,而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多年來,張富就住在爺爺奶奶 家,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去年12月4日深夜,張富留下一封遺書偷偷離家了,遺書中表達了一種厭世情緒和對自己親生母親的想念。此后,全家人和熱心人士各 處尋找,卻一直杳無音訊。一直到2017年的1月11日才發生了變化。
1月11日下午兩點半左右,臨沂市從事汽車貿易的劉愛民在某汽車4S店外的立交橋下,又看到了那個男孩。大約在一個月前,劉愛民見過他一次。
第一次,劉愛民是被這個男孩點燃的篝火引來的。
“天已經快黑了,看不大清。”劉愛民隱約辨認出是一個十多歲的男孩點了一堆篝火。
點火的地方是一處廢棄的人行涵洞,四周除了濃密的綠化帶,就是近一米多高的機動車道護欄。行人很少徒步經過,坐在車上更看不到這里的場景。
翻過4S店的圍墻,隔著二三十米遠,劉愛民看了幾眼男孩,他穿著黑色外套,頭上扣著連衣帽,并無特別之處。以前,也曾經有調皮的孩子到這里點火玩,劉愛民就沒再多想。
時隔一個月左右,再見到這個孩子時,他正在烤地瓜。這次劉愛民心里犯了嘀咕。“還是那身衣服,臟得已不像樣,有可能是離家出走的。”劉愛民想,于是他便上前詢問這個孩子。
這個男孩斷斷續續說自己不想回家,父母離婚了,他跟著爺爺奶奶過。劉愛民試圖問清男孩的家庭住址,可男孩并不回應。劉愛民于是撥打了報警電話。
即使是面對趕來的民警,男孩也不再開口,甚至掙脫了外套也不愿上車。民警和劉愛民連哄帶拉,把他弄上了警車。
出警的是臨沂市公安局蘭山分局義堂派出所。民警李仔龍說,接到派出所后男孩也始終不肯說出家是哪里。
當晚,把男孩安置到臨沂市救助管理站后,民警并未放棄尋找男孩的家人。12日凌晨1點多,通過警務平臺,民警查詢到了男孩家人的報失信息:張富,家住費縣探沂鎮豐厚村。
民警發現張富的地點,距離他家直線距離約有十六公里遠。
孩子失蹤的日子里 媽媽遭受空前煎熬
“一閉上眼睛就想我的兒子今晚睡在哪里,會不會挨凍,有沒有吃飽。”從2016年12月5日早晨得知兒子失蹤,38天來張富的媽媽沒睡過一個踏實覺。
1月12日凌晨4點多,張富的媽媽接到了前夫張勇的電話,電話那頭,張勇語無倫次地說出:1點多時民警打來電話,找到兒子了。現在兒子已經接回家了,安然無恙,就是又臟又瘦。
奔向張富的路上,除了暗夜還有一團接一團的濃霧,丈夫把車開得飛快,張富的媽媽叮囑他慢一點,注意安全。可她的心里卻在盼望著下一秒就飛到張富身邊。
一團接一團的濃霧迎面襲來,正如38天來籠罩在張富母親心頭的陰霾。
得知兒子失蹤的頭幾天,張富的媽媽和家人四散尋找,卻并沒有張富的確切消息。
十幾天后,大家陷入了迷茫,不祥的預感在大家心里越來越重。村子周邊的河溝、豎井,眾人們搜尋了多遍;張勇甚至焊制了一副鐵耙,把村東邊的一條水渠撈了多趟,依然不見張富的身影。
38天來,家人一直沒有放棄對孩子的尋找,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其間也傳來一些線索,但最終都被否定或是沒有結果。這些天 來,張富媽媽遭受著空前的煎熬,她一再為這些年來對孩子關心照顧太少而深深自責著。正如刺破濃霧的車燈,前夫打來的這個電話,一掃籠罩在張富媽媽心頭38 天的陰霾。
車還未停穩,她就打開門邁了出去。曾經的家門口,張富的爺爺和奶奶已經在等候。屋里,是安然無恙的張富。
張富的媽媽曾幻想過無數個跟兒子重逢時的場景,她沒料到,這一幕來得這么慢,又有點猝不及防。
這是結局也是開始 他像回到一個新家
從他半夜翻墻離家,再到38天后的凌晨被接回家,張富發現他的爺爺、奶奶、爸爸以及其他周邊的人都像是變了一個人。
“警察沒找我前沒想回家。”回到家的張富,感受到了周圍的人們對他的關愛。
1月12日上午,爸爸媽媽領他到鎮上的一家品牌運動服裝店選了一身衣服和鞋子,足足花了千元。張富知道,這些錢爸爸得掙一個月。而結賬時,店員 認出了他就是那個被很多人牽掛的失蹤男孩,還送給他一頂50多元的棒球帽。拿著新衣服,爸爸又帶他去理發、洗澡。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張富再回到家門口時, 爺爺早已準備好了長長的鞭炮,張富一下車,爺爺就點燃了引信。
一撥又一撥的村鄰趕來,探望失而復得的張富。這些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的村鄰讓張富有些害羞。 “都變了,變得對我好了。”張富說,在離家三天前,他就寫好了遺書,定好了離家的日子,甚至攢下了53元生活費。“我想去找媽媽,后來掉向了,又找不到公 用電話亭給媽媽打電話,也不想找生人借電話。”談起失蹤期間的經歷,張富就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離家的日子里,張富用那53元先后購買了礦泉水、面包和餅干,主要靠這些食物充饑。被警方找到兩三天前,張富已經花光了手里的錢。他從路邊撿到了幾個生地瓜,用早先買來的打火機生火烤地瓜充饑。
白天躲到橋洞、破房等隱蔽處睡覺,夜晚趕路。在張富的描述中,他曾經向外走出了很遠,又折返了回來。“有時想回家,過一會兒又不想回來了,家里 壓力太大。”在張富看來,流浪在外的生存壓力比家庭壓力要小。多位見過張富身影的目擊者說,在那處立交橋下,張富棲身已有一個月左右。
“是我們對不起孩子。”張勇說,在兒子離家之前,他和家里的老人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從沒認真考慮過孩子心里在想啥。把兒子接回家后,忽然 感覺他長大了,不是那個只要吃要喝的娃了。對兒子今后想跟著誰過,他會尊重兒子的選擇,也希望兒子再給他一次機會,一次讓他做個好爸爸的機會
殘缺日記本寫遺書 說想念自己親媽媽
張富出生于2004年10月,今年讀小學六年級。2016年12月4日晚,張富吃完晚飯,回到自己屋玩電腦,一直玩到10點半左右。因為第二天還要上課,在爺爺的催促下他才上床睡覺。
第二天早上7點半,見張富還沒起床,奶奶在堂屋喊他起來吃飯。喊過多遍不見應答,奶奶推開屋門看到張富還在“蒙頭大睡”。掀開被子后,奶奶被嚇了一跳。被子下面,是用兩件衣服偽裝成了一個人的樣子。張富的父親聞訊趕來后,從電腦桌上找到張富留下的遺書。
記者看到,遺書寫在一個日記本上,約有300字。日記本的前幾頁已經撕掉,寫有遺書的那一頁也缺了一個角。遺書上寫著“看到我留來(在)桌子上 的遺書請不要傷心……”“世界太殘酷了,我想我的親媽媽……”“媽媽希望你不要傷心和我的家人們……”記者同時注意到,透過殘缺的頁腳,第二頁紙上還寫著 “來世再見”4個字。在遺書最下面,又畫著兩大一小三個笑臉,很容易讓人聯想這是一家三口的頭像。在日記本上再翻一頁,有一幅和諧三口之家的簡筆畫。畫上 的孩子,一只手牽著父親,一只手牽著母親。父親和母親笑得抿著嘴、彎著眉,孩子則笑得歪著頭、張著嘴。
稚嫩的筆端,張富沒有寫清楚讓他厭世離家的具體原因,但那幅生動、形象的簡筆畫,無疑是他內心的向往。他的多位親屬猜測,張富離家,是太想有個溫暖的家。
zxxzxb_yuloo添加關注公眾號,或下拉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實時推送相關新聞資訊!
入學幫助熱線:010-51268841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幼升小升學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