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自助旅行你如果能說幾句當地的語言,那會方便很多,對當地的生活和文化容易有比較深的了解,也會更有成就感和滿足感。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去越南旅行的經歷,出發前到北大的書店買了幾本越南語教材和幾盤磁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學了十幾句越南話就上了路。當我到越南和當地人說起我的越南語時,越南人的驚奇和欣賞實在讓我心里很舒服,我想他們心里大概也很舒服吧:任何民族看到外來者對本民族文化表現出興趣和尊重,都會有一種由衷的高興。
想出國自助旅行的話,好好學外語吧,你的付出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那些在學校學了十幾年英語,無用武之地心里又沒底的驢友,上了路就會很快發現,你的英語說得再爛也不會有人笑你,你甚至會感覺到自己的英語其實十分了得呢!
但是,一個人去的國家多了,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語言問題。你的英語很好是不是?在法國跟法國人說英語,說不定他理都不理你(有的人是不懂英語,有的人是不屑于說英語)。聯合國有7種工作語言,你不會碰巧都學了吧?即使就這么巧,你全會,你總不會說斯瓦希里語、瓜拉尼語吧?出國自助游,沒有人敢說“我把語言都弄通了”。
實踐證明,語言不通也一樣能在異國他鄉快樂旅行。在國內旅行的時候,我曾經碰到過一個西方人,至今不知道他是哪國人,因為我們沒有共同語言:他說的話我不懂,我說的話他不懂。但是我忘不了他,在語言方面,是他給了我出國自助旅行的勇氣。
他和我坐同一輛長途車,通過觀察我發現,這個家伙在中國是個不折不扣的“中文盲”,甚至他連一點兒英語也不會說。我們是在路邊攔長途車時認識的,我正在納悶他怎么解決旅行中碰到的諸多問題的時候,他的表演揭開了我心中的謎團。當我掏錢買票時,他一邊說著我不聽懂的話,一邊笑著示意要看我手里的錢,我給他看了,他像研究藝術品一樣端詳了半天,然后還給我。等我拿到車票和找回的零錢,他又把我的零錢研究了一遍,然后掏錢買了票。你猜到他的方法了吧?周圍的人都像看耍把式一樣笑著看熱鬧,而他很怡然地笑笑。這“中文盲”是不是特別有辦法和勇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路上和兩個西班牙人結伴穿行虎跳峽。虎跳峽有幾十公里長,當時半路上能投宿的只有一個叫核桃村的地方。似乎就一戶人家,在半山腰上有一棟兩層的房子。一樓是主人的起居空間和公共場所:吃飯的地方、小賣部;二樓是旅客休息的房間。整個屋子陳設簡陋,到處漏風,但有飯、有床、有被子,而且睡覺時聽得見江水流動的聲音。這樣的條件背包客已經很知足了。簡單的晚飯后我到小賣部買了一瓶糖水橘子罐頭,回到二樓臨江的廊下吃起來。其中一個西班牙人看到我吃,十分羨慕,過來問我,這東西用中文怎么說?我告訴他叫“糖水橘子”。我教幾遍,他重復幾遍。當他的發音獲得我的首肯以后,他謝了我,一路叨念著“糖水橘子,糖水橘子”下了樓。一會兒工夫,他就抱著一大瓶糖水橘子回來坐在我跟前和我一起大吃,神情愉悅。
還有一次,我和一個美國人一起游覽甘肅的拉卜楞寺。參觀完寺廟,我們對周圍漂亮的藏族風格的民居發生了興趣,就邊走邊欣賞。走到一所很漂亮的房子前,看到屋頂的平臺上有一位老婦人在曬太陽,我們駐足打量著房子。看到我們,老婦人笑了,她笑我們也笑。笑完,她招手讓我們進去,我們也欣然接受了邀請,老婦人從樓上下來,我們開始聊天。她說的話(估計是藏語)我們不懂;我說漢語,美國人說英語,看樣子她也不懂。但是我們各說各話,聊起來就沒停。后來她還請我們喝了酥油茶,參觀了她的家。分別的時候,我們都很開心也很滿足。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溝通方式叫友善,叫好客,說的時候不論你用哪種語言,都應該面帶真摯的笑容。以我個人的經驗,這在全世界都通用。
笑不管用的時候,也還有很多辦法。在外國的大使館簽證處、機場或者海關,不會填表,可以請人幫忙代填。有人幫忙是學雷鋒,也有人靠這個吃飯。在國外,出行的時候把事先寫好的紙條拿出來,別人就知道你要去哪兒,在哪兒下車(這件事一定要提前準備好)。買東西時,計算器是最好的舌頭。還有一種雙語的小冊子用來十分方便,你懂其中一種語言就好辦了,旅行常用的語句上面全有。你隨身攜帶,需要的時候掏出來指著想說的那句話給當地人看就行了。你也不用非得聽懂他的回答,看懂就行了。比方說,你指著“廁所在哪兒”這句話給他看,他自然會指個方向給你,運氣再好一點兒的話,他還會領你去呢。
如果你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只要你有足夠的激情和耐心,你足夠誠懇,你還準備偶爾花一點兒冤枉錢、一點兒冤枉時間(其實準備不準備、外語好不好,這些都一定會發生),那個世界就是你的。不會外語,世界一樣接納你。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