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導語introduction
在教育多元化趨勢下,北京國際學校高考班以“國內高考+國際升學”雙軌模式成為家長關注焦點。這類班級既保留國內高考資格,又提供國際化課程,為學生開辟更靈活的升學路徑。目前正值北京中招季,下面給大家重點介紹北京國際學校高考班招生方式與入學門檻,希望對2025年中考生志愿填報有參考價值。
北京國際學校高考班的招生主要通過中考統招,學生成績達到要求,且符合北京中招政策即有可能錄取。
符合條件的京籍學生需通過北京中招志愿填報系統提交申請,學校依據中考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例如,北外同文外國語學校高考班(統招代碼205038)2025年計劃招收60名京籍學生,錄取分數線預計在400分以上(中考總分510分)。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流程規范、學費透明,但競爭激烈,需提前鎖定志愿順序。
北京國際學校高考班的入學門檻呈現“硬性條件+軟性評估”的復合結構,家長需逐項對照自身條件。
京籍學生:憑戶籍直接報考,覆蓋所有學校。
非京籍九類人:只有少數學校允許九類人填報志愿>>>點擊查看:非京籍怎么上高中?盤點九類人之外的非京籍在北京上高中的6個方案
高分段(410分以上):可沖擊朝陽區北外同文外國語學校、西城區的仁澤高級中學、海淀區尚麗外國語學校。
中考成績390-410分:北京市豐臺區新北賦學校、中關村外國語學校
中考成績380-400分左右:東方紅學校、樹人學校、中加華仁、索蘭諾、匯賢、新亞學校
中考成績350-380分之間:愛迪、佳蓮、朝陽凱文、清華志清、青苗、一土致知、新英才、熙誠
中考成績350分以下:只能關注各區國際學校高考班或普通民辦高中補錄信息,看看能不能撿漏上高中。
基礎檔(5-10萬/年):如北京東方紅學校(7.8萬/年)、私立樹人普高(8.58萬/年),適合預算有限家庭。
中高端(10-15萬/年):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12萬/年)、清華志清中學國際部(13.9萬/年)。
高性價比(15-16萬/年):如: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15萬/年)、青苗學校普高(15.8萬/年),朝陽凱文可以選修國際班的興趣拓展課程,比如高爾夫、冰球、游泳等,青苗普高擁有超強住宿環境,2人間,超大宿舍。
高端檔(20萬+):如北京市仁澤高級中學(21萬/年),學校師資比肩西城頭部公立高中,金融街教育集團北京,超強硬件,與國際班學生共享學校所有資源,包括興趣拓展課程。
面對20余所開設高考班的北京國際學校,家長需從課程體系、師資配置及升學數據三個維度綜合評估。
純高考導向:如新府學英語高考班、北外同文國內高考班,課程完全對標新高考大綱,適合目標明確的學生。
雙軌制培養: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高考+留學”班,學生可在高三靈活切換賽道,同步準備國內高考與海外申請。
公立名師主導:如西城區仁澤高中你由原公立名校校長管理,特級教師授課。
國際師資加持:如北外同文高考班依托北外教授團隊,日語課程由JLPT考官執教,N2通過率超85%。
校企合作資源:如仁澤高級中學與金融街企業合作,提供財經類實踐項目,助力強基計劃申請。
高考成績:參考學校近年本科上線率、重本率。例如,愛迪普高本科率達84%以上。
留學成果:關注雙軌制班級的海外錄取情況。例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高考班新加坡升學率80%以上。
以上就是關于北京國際學校高考班的招生機制與入學門檻的詳細介紹。家長需結合孩子的學術基礎、經濟實力及長期規劃,優先選擇課程體系成熟、師資配置均衡的學校。
>>>延展閱讀推薦: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轉國際學校語言跟不上怎么辦?其實這是很多剛進入國際體系的孩子都會遇到的適應期挑戰,不用過度焦慮,關鍵是找準“校內借力+校...
答插班國際學校需要面試嗎?當然需要,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階段,插班國際學校均需通過面試環節,且面試形式、內容與考核重點...
答家長您好!關于“無戶口無學籍能讀國際學校嗎”的問題,答案需要結合國際學校的不同類型來看,公辦學校國際部通常要求較嚴格,一...
答家長您好!“不適應應試”是很多孩子會遇到的問題,但轉學不是“一拍腦袋”的決定,更需要結合孩子的真實需求、現有資源和未來規...
答關于“9月轉國際學校來得及嗎”這個問題,結合國際學校的招生節奏、課程體系特點以及學生適配性來看,大部分情況下是來得及的,...
答國際學校vs公立學校區別有哪些?在教育理念、課程體系、師資配置、升學路徑、費用與資源等各方面都有區別,若孩子計劃留學、追...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