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推薦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全國統一招生熱線
在學習與演奏音樂的反復過程中,我們既是行者,也是修行之人。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上,一陣萬籟俱寂后,中央音樂鼎石實驗學校(又名“東岸音樂實驗學!保╇p簧管專業教師張嘉芳老師的雙簧管獨奏,以其悠揚的旋律將我們帶進歷史的年代。
樂聲時而急促婉轉,時而悠揚綿長,細膩飽滿的聲音流轉在偌大的音樂廳里,一如張嘉芳老師的“行者”之路。
張嘉芳老師碩士畢業于德國國立弗來堡音樂院,博士畢業于德國國立德特蒙音樂院,以優異的成績完成藝術家碩士文憑與最高演奏家博士文憑,盡管她已然擁有不錯的演奏能力,可她卻從不固步自封,東方的謙遜包容與西方的果敢求真在她的身上得到很好的平衡。
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多元文化交融的痕跡:出生成長于臺灣,自五歲開始學琴、十歲開始學雙簧管。伴隨著鄰家姐姐自維也納學成歸來,她的音樂視野逐漸遼闊且具有更多可能性。在德國求學期間,她向雙簧管演奏家 Prof. Hans Elhorst, Prof. Gernot Schmalfuss 學習雙簧管的演奏技巧,且深受大師Gernot Schmalfuss 的熏陶,使她對于美好聲音有著更深的執著。
張嘉芳老師的恩師Gernot Schmalfuss
她回憶起恩師:“Gernot Schmalfuss 在唱片里吹出來的聲音,和課堂上的演奏如出一轍,讓人可以在任何時刻辨識出他的聲音。我想這跟他獨具一格的音樂詮釋或者是顫音的演奏方式相關!
即便前往德國之前,張嘉芳老師已能演奏出醇熟的技巧與不錯的音色,但赴德年,她仍經歷了近乎“修行”的改造。
這一年她沒有吹奏任何曲目,只是圍繞最基礎的技能--改正嘴形,練習完善的哨片震動——以吹奏穩定的長音,由此建立正確的演奏習慣。
“赴德求學對當時的我而言相對艱辛,如今回顧實則是一段心靈逐漸豐盈的過程,只有無限逼近美的聲音,雙簧管的迷人之處才能全然釋放出來!
旅德期間,她曾多次參與歐洲國際音樂節及國際音樂節 Festspiele Mecklenburg-Vorpommern 的演出,此等機遇,讓她曾有幸近距離觀察德國指揮家庫特·馬舒爾(Kurt Masur),這位當時已然耄耋之齡的指揮家,頂著蒼蒼白發,顫顫巍巍地站上指揮臺,手臂由于健康狀況逐漸惡化,已經無法有力地靜止,但就在雙手舞動的瞬間,音樂的靈魂便佇立在演奏者的面前。
德國指揮家庫特·馬舒爾(Kurt Masur)
令人心醉的大師風采、百余個積淀豐富的職業樂團和充滿熱情的觀眾,都是這片音樂熱土所給予她最寶貴的禮物。
“他仿佛為樂章開啟了一道直抵內心深處的門,讓作品在德式縝密深刻的演奏風格里,煥發出生氣和強烈的感染力。”
張嘉芳老師回憶到,在德國,每到了復活節前后,全國各地便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音樂會演出機會。不是信徒的她,有次在教堂里演奏巴赫的《馬太受難曲》,也感受到了一股撫慰人心、令人淚流滿面的力量,那是一種直擊靈魂的震顫,那種仿佛開啟靈境的神秘體驗、以及對音樂藝術的流連與回味,都在此刻被一一喚醒,這次經歷也更加深了她與音樂的綿長羈絆。
張嘉芳老師旅德期間的隨手攝影作品
演奏之余,追憶起自己的留學之路,張嘉芳老師對德國文化與古典音樂之間的連接作出獨到且深刻的見解。“德語是除了音樂技能之外,音樂生赴德留學首要掌握的能力!
她認為,掌握德語不只是為了溝通,亦是感受音樂的途徑,
“德語有很多名詞或動詞是跟音樂息息相關的。在許多古典音樂中,樂句帶有一定的說話口吻,比如后起拍,對成長在中文語境里的我們而言或許不太自然,但在德語語境里,這樣的樂句則與先輕后重的語音特色不謀而合!
張嘉芳老師旅德期間的隨手攝影作品
旅居德國近十年,而后考入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機緣巧合下,張嘉芳老師來到了東岸,她希望教會學生如何去發現自己,并建立起自身與所演奏樂曲的連結,在內視自我的過程中去感知美好、去尋找欠缺,從而在這條路上擁有不竭動力。
張嘉芳老師旅德期間的隨手攝影作品
正如德國文化背景對張嘉芳老師所產生的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東岸希望融合東方、西方和國際教育這三種音樂教育的愿景,與張嘉芳老師對音樂教育的理解不謀而合,她成為了東岸的雙簧管專業教師,東岸也有幸擁有這樣一名老師。
雙簧管既是獨奏樂器,亦是樂團的校音樂器,它要求樂手擁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對音樂的詮釋能力。在張嘉芳老師的專業課堂,學生們向來都是主角。
她強調,“我的教學特色就是永遠去觀察學生的內在性格,盡量做到‘反著來’,以此幫助他們發揮最強項!
課上,她為雙簧管專業同學俞心妍做月末音樂會臨演前的最后指導。俞心妍演奏Franz Joseph Haydn Haydn Oboe Concerto 3rdl Mov. ,樂章的末尾以三連音的形式作結,考驗著演奏者的流暢性和穩定性。
張嘉芳老師問道:“能聽出來這里有什么問題嗎?”俞心妍稍加思索回答:“吐音不是特別清晰!苯又層嵝腻麑⒐澴嗾{慢再試一次,果然,此前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我會不會因為慢下來而吹不好原版的速度?”俞心妍不免擔心,“不會的,正確的方式會寫入你的肌肉記憶,即便是稍快節奏也能掌握得當!在自我要求嚴格的同學面前,她總是找很多理由幫助他們適當放松,以求達到的學習效果
“我希望不僅能給他們帶來專業技能的提升,更可以培養他們聆聽自己的聲音、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她的課堂上,她總是引導同學打開耳朵、用心聆聽。
“作為一位演奏者,他們總有會離開我、離開學校,成為自己的老師,所以我需要培養他們聆聽自己的聲音、發現不足之處的能力,就像Prof. Gernot Schmalfuss 對我的指導一樣。直至今日,我仍自發地尋找問題、不斷改善。向內求的成就感是一段可持續的良性循環,足以支撐演奏者走上更遠、更深的藝術追求道路。”
用問題激發學生持續不斷地深入思考,讓他們不囿于技術的達成,而是“如何聆聽自己的音樂”的問題本身。 近乎反思的過程,是否會造成進度的拖沓呢?
“定心且高效”是東岸音樂實驗學校教學主任對她的課程評價:“張嘉芳老師的課堂嚴謹且充實,能在樸實簡潔的引導中展現深刻的思考;能賦予學生安心且舒適的氛圍,幫助他們全神貫注,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亦能帶領學生從每段樂句去聆聽,提升對音樂的理解并解決問題!
“雙簧管是很難的樂器,演奏者需經由兩片蘆葦的完全震動,將音色、音準穩定在極為精巧的物件上,因此對哨片的厚度、彈性、弧度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課上,張嘉芳老師不僅親自為同學量身定做哨片,也會引導同學去感受蘆葦哨片的震動,探索自己如何帶動氣流與哨片來控制微妙的平衡,
“即便是質量優秀的哨片,也能通過自身細微的差異,影響樂手對音準、音色及音量的把握,選擇并制作與自身契合的哨片,需要善于發現感受、動手實踐!
入學兩個月即在專業能力上取得顯著進步的俞心妍表示:“在和張老師學習雙簧管的過程中,我發現在技巧的精進過程中,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感受音樂是相當重要的。在以前的雙簧管課堂上,我總是很緊張、跟自己較勁,現在老師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我放松,感受旋律在空氣中的流動。比如他指導我詮釋一段漸強的樂句,會告訴我先慢一點,把音量打開,再做到一氣呵成;她也會告訴我曲目演奏到最后的收尾,用身體的力量去帶動雙簧管畫圈,猶如樂團的指揮,給觀眾及自我結尾的心理暗示。這種能將具體的實踐方法與音樂性以無痕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能力,大概就是張老師的教學風格!
東岸的同學們正處于對音樂藝術、對世界展現出極大好奇和創造力的階段,好的音樂教育不僅會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也會對人生產生彌遠的影響。
而專業老師的有效引導能通過音樂抵達他們的內心,讓他們發揮潛力,張嘉芳老師的專業課程正是如此,對學習雙簧管的學生而言意義非凡。
“雙簧管是一件能給演奏者帶來幸福感的樂器!” 張嘉芳老師補充到。“一個是因為它音色的特殊性,通常會寫在旋律的聲部里面,它是歌唱的聲部。其次,它通常能在樂團里試著安靜的片段,做出很細膩的演奏,如同天籟一般,讓樂手有機會與世界分享自身對音樂的感受!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成功絕不是單一標準下的批量生產。”在理想的教育環境中,有一千個孩子便有一千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和模式,究其根本,是源自內在的驅動力。
對張嘉芳老師而言,教學相長是一個彼此豐盈的過程,但在演奏中傾聽自我則更是恒久可行的技巧,一如她所言:“在每一次精進技藝的過程中,嘗試安靜下來,傾聽自我與內心的對話,而雙方握手言和的結果應當是如何追逐好聽的聲音。”愿每一位習樂者皆能在追求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因思考和創造而自信,因愛與責任而快樂,終而成為豐富且完善的個體。
目前,中音鼎石學校招生已經進入春招階段,歡迎有音樂專長或興趣的學生咨詢報名,招生年級9~12年級,有報名意向者,請點擊查看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音樂藝術高中招生簡章
東岸音樂學校最新動態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師資怎么樣?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師資團隊由大師團和高學歷多元化青年藝術家構成,比如小號
答北京市東城區東岸音樂實驗學校(原名: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均流向全球頂尖音樂學院,如:伯克利音樂學院、茱...
答對于有音樂藝術特長的學生來說,對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會非常關注,因此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招生對象要求也是大家比較...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招生不限戶籍,所有學生通過報名審核后,均要參加學校入學考試,只有成績達到中音鼎石入學要求的學生才...
答中央音樂學院鼎石實驗學校是北京東城區唯一一所專注音樂教學的4年制國際高中,對外開放申請的年級有高中預科(9年級)、10~...
學費:22.00萬/年簡章詳情>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