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需考慮的因素
來源:答疑網
發布時間:2013-02-08 20:39:11
很多孩子從一年級就開始學奧數、學英語、學特長、考級、考競賽等等,家長之所以讓孩子如此辛苦地拼搏六年,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進入到一個好中學。
而近期伴隨著北京各個重點中學紛紛推出培訓班摸底考試、培訓班擴招考試、召開家長咨詢會以及個別學校傳出了預收簡歷的消息,08年小升初這部年度大片已算是正式拉開帷幕。
對于小六的家長,這意味著最緊要的時期即將到來!就目前的時段來說,尚處在小升初戰役初期,家長在這一階段必須做好這么幾件事:
首先隨時密切注意各個重點中學的最新動態。對于這點,您只要注意隨時瀏覽高分網基本就可以輕松獲取及時、權威的重點中學和小升初政策信息。
其次為孩子制作一份得體、精美的簡歷也是必要的。關于小升初簡歷的制作技巧以及范本,您同樣可以在高分網的簡歷、面試、跨區、派位欄目中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此不作贅述。
還有就是擇校的問題了。這也是今天我想在此與諸位家長深入探討的問題。首先我認為在為孩子選擇目標校方面應該遵循的一個首要原則就是要對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缺乏客觀估計,盲目自信或過度保守都不會給孩子的小升初升學帶來任何好處。對于這一點家長可以注意多與小升初經驗豐富的人士進行溝通,比如孩子的班主任、奧數培訓老師、孩子往屆進入重點中學的家長等等,通過與他們的溝通結合父母對孩子自身的了解,逐步形成對孩子比較客觀的定位,這點非常重要。
在對孩子的定位有一個客觀、清醒地認識后,家長就要真正面臨擇校問題了。其實擇校應該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化工程,要結合孩子的自身特點綜合考慮學校甚至周邊的各方面條件和因素,通過統籌規劃力爭作出一系列最優選擇。
那么對于家長而言,擇校都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結合過往經驗以及不同學校的特點,我把需要考慮的因素做了一個大致的劃分,分為三個梯隊。由于對于這三個梯隊因素的解析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具體標準,我將結合北京部分中學實例來進行說明,對于即將面對廣州小升初的家長也十分有用。
第一梯隊:學校總體教學水平以及實驗班的教學水平、實驗班和普通班的教學成績差異、總校和分校的師資及生源差異、學校是否有高中部以及高中部歷年的高考成績、是否需要跨區。
比如就學校總體教學水平而言,我們可以說人大附中最強,北大附中、北京四中以及實驗中學緊隨其后,然后是北師大二附中(初中部即三帆)、北達資源以及陳分等等。
就實驗班的實力而言,一流學校的實驗班的生源都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師資也毋庸置疑,所以他們的實力就不用多說了。此外一些二線重點中學的實驗班同樣實力不俗,不容忽視。比如交大附和八一等學校的實驗班,實力也非常強勁!但是還有一些學校實驗班和普通班水平分化比較嚴重,需要家長格外注意。比如十一學校。十一的實驗班是非常強的,單就實驗班的高考成績而言(十一的實驗班為“2+4”直升班,兩年初中四年高中,往年不參加中考,據傳今年有可能參加),十一學校在海淀乃至整個北京范圍內,恐怕除了人大附中以外,和誰都是敢于一拼的。但十一的普通班實力就讓人不敢恭維了,每個年級近二十個班的超大編制以及大量的交費生和軍委子弟明顯制約了普通班的教學成績。所以如果讓我在八一實驗班和十一的實驗班之間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后者;如果讓我在八一的普通班和十一的普通班之間選擇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
眾所周知很多實力出眾的重點中學都有一個甚至更多的分校或者民辦公助校,在這些擁有“貴族血統”的分校中,他們的實力分化也非常嚴重、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濫竽充數者。一些發展迅猛的分校近年來中考成績甚至已經超越總校,比如陳經綸分校;還有一些辦學成績也非常好,但略低于總校的水平,比如北達資源、師達、上地101等;還一些和總校差距就不只一、兩個檔次了,比如101中學雙榆樹分校(一佳中學)等。雙榆樹中心學區的很多家長可能會驚喜地發現“101中學怎么也參加本區的派位了?”其實這個參加 派位的“101”不是圓明園旁邊那個“101”,而是一佳中學。
此外孩子讀完中學三年參加中考后的走向也是需要家長“高瞻遠矚”的。有很多學校中考成績非常出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本身沒有高中部,中考成了衡量它們辦學成績的唯一指標,所以不免會非常重視,典型實例:北達資源、陳經綸分校和三帆中學。還有一些學校本身既有初中部也有高中部,它們更加注重高考成績,相對而言中考就不是特別的重視,典型實例:首師大附中和101中學,它們的高考成績很好,但中考非常一般。所以從這方面考慮,就要求家長對孩子未來的升學之路進行細心規劃。
對于跨區擇校而言,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的學籍或戶籍所在區的好學校不是特別少的話,盡量避免跨區擇校。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小升初,教委為了打壓跨區擇校現象,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比如推出電子學籍卡、極力壓縮小升初擇校時間等等,這就意味著家長在為孩子跨區擇校時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我的觀點是小升初還是先要求穩,在穩妥的基礎上盡量爭取好的學校,避免釀成“雞飛蛋打”的苦果。
第二梯隊:學校的發展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或者是停滯不前、學校的校長是否有進取心、學校的教學特色和風格、學校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走讀還是住校。
剛才在談分校的時候,其實有這樣一所分校我沒有提及:由于建校時間較短,我們尚不能通過升學成績來判斷它的實力,但考慮到其背靠北京重點中學中的“武林盟主”這個強大后盾,其發展趨勢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人大附中分校。人分最近兩年的小升初選拔通過人大附中的強力支持和政策傾斜,攔截了不少非常優秀的生源,再加之人大附中本校師資的支撐,人分的未來的確值得期待。此外東直門中學、三帆中學、八一中學等一批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力量也值得我們關注,也許未來打破目前北京重點中學格局的勢力就源于其中。
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篇名為《擇校看校長》的系列文章,在家長群體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就個人而言,我也非常同意“擇校看校長”這一觀點。比如當年劉校長接手人大附中的時候,人大附中與四中相比還要差一個檔次,就連在海淀區范圍內也被北大附中牢牢壓制。但是通過劉校長上任后大刀闊斧地改革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超常兒童培養選拔機制,使人大附中短時間內異軍突起,迅速趕超其他一流中學,一躍成為北京乃至全國范圍內的超一流中學。這是一個校長能力決定學校實力的經典例證。此外十一學校的李校長也是一個教育界的“牛人”,他對十一學校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也是功不可沒的。
另外還需要提及的就是去年剛剛上任的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據說此人能力很強且非常實干,業內很多人都非常看好他。在王校長的帶領下加之清華學院派的豐富資源和深厚底蘊,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清華附中的“王者歸來”!
學校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也是家長應該注重的因素,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學校的教學特點和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也應該相匹配。比如人大附中學生間競爭堪稱慘烈,適合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北大附中倡導自主學習的風氣,課下作業相對輕松,適合自制力較強的孩子;四中強調孩子理論和實踐協調發展,適合發展全面、實踐能力強的孩子;八一中學學風嚴謹、管理嚴格,適合智商較高但自制力較差的孩子。當然不同學校的風格不盡相同,在此不一一列舉。家長可以通過與目標校在校學生的家長溝通,獲取相關信息。
此外學校離家的遠近以及走讀還是住校也是家長應該認真考慮的因素。我的原則是在確保學校教學實力的前提下,盡量選擇離家比較近的學校,盡量避免讓孩子住校。北京市區這么大而且早晚高峰期交通極其不暢,整個三年甚至六年下來,遙遠的往返路途會耗費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了學校學習和回到家里復習的效果難免會打折扣。此外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尚處在青春期,思想多少有些叛逆,自制能力和抵抗誘惑的能力也很弱,所以讓孩子住校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三梯隊:學校的硬件設施、食堂條件以及學費等相關費用。
剩下的因素相對而言就不算特別重要了,家長可以在確保前兩大類因素的基礎上將第三梯隊的因素適當考慮進來。當然一些民辦公助校不菲的學費或共建費對家長的經濟承受能力也是一個考驗,也需要家長量力而行。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 2023年春季招生報名正在進行中,為避免疫情結束后出現扎堆咨詢,無學位等情況,建議家長登記搶先報名咨詢!)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