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網
 自考動態  報考指南  考試政策  復習指導  課程設置  自考試題  自考就業  考生故事  助學單位  自考論壇 
 公共課: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經濟類: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法學類: 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文學類真題|模擬題|筆記串講  高校招生  網絡課堂

大學語文人大版串講筆記1

作者:   發布時間:2009-04-10 11:31:24  來源:
  • 文章正文
  • 資料下載
  • 自考圈
  • 論壇
 《送元二使安西》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本首詩通過送別場面的細致描寫,生動地表達出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厚誼。這首詩分為兩層,前兩句借景抒情,后兩句敘事抒情。前兩句先描寫送行時的自然景色。詩

  人特地趕來相送,情深意切。剛剛下過細雨的早晨,浮塵不起,好像是大公作美,有意為遠行的人清掃一路風塵。這表示對即將上路遠行的朋友的關切。再寫餞別的客店,青青的柳樹,在細雨的滋潤下也別有一番清新之色。詩中所描寫的景物,處處蘊含著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的后兩句寫餞行告別,是借敘事抒情。詩人用“勸君更盡一杯酒”表明對朋友的關切與祝愿。結尾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則暢想別后的情景,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相聚。以此涵蓋全詩,情致綿綿,韻味無窮。

  《登金陵鳳凰臺》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記憶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詩人于天寶三載(744)因遭讒毀而離開長安,漫游各地。天寶六載(747)到達金陵,登臨鳳凰臺,寫下了這首杰作。詩人寫登臺所見,感嘆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嘆社會人事的迅速變遷,并由這一歷史興衰之感,引出對浮云蔽日、國事日非的憂慮。理解本詩時應注意對相關重點內容的把握。

  1.抒情方法

  本文運用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等多種抒情手法。詩開頭兩句借鳳凰臺的傳說抒情寫意,說明六朝的豪華侈奢已一去不復返。

  三、四句借事抒情寫意,說明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帝王、熱衷權勢的豪強,雖得意一時,卻終將湮滅無存;五、六句借景抒情寫意;最后兩句則借象征手法抒情達意,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2.表現手法

  (1)運用對比手法,使主旨更加鮮明突出。

  詩中處處充滿了自然與人事的對比和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三山、青天、長江、白暨洲,這些自然景物亙古不變,吳官花草、晉代衣冠之類的人事迅速更迭、變遷。六朝豪奢一時,終究衰亡;現實表面輝煌。實則“浮云蔽日”。

  (2)比喻、象征手法的運用,寓意深遠,表情曲折。

  末句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日”比喻皇帝,“浮云”、“蔽日”則象征著奸邪當道、蒙蔽君主。“不見長安”,則指賢者遠離京城,不得進見,報國無門。

  《蜀相》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記述詩人初居成都、尋訪武侯詞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諸葛亮的崇敬心情。因此,在理解本詩時需要從以下兩點對抒情方法進行重點掌握,這是因為此詩運用了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

  (1)借景抒情:“柏森森”渲染了莊嚴肅穆靜溫悠遠的氣氛,敬仰之情暗含其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字面上描寫草堂碧草青青,春意盎然,黃鵬鳴叫,空作佳音;實際卻

  是借景抒情,表示雖大好春色在前,自己卻無心賞玩,同時又暗示此處少有人來,飼堂寂寞冷清。情因景生,突出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2)借事抒情:“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寫諸葛亮的功績和為人;這兩句借事抒情,包含著詩人對諸葛亮一生的高度評價。末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是借事抒情。

  《楓橋夜泊》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張繼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通過夜泊楓橋見到的江南水鄉秋夜特有的景色,抒發詩人旅途中的愁悵心情。

  在理解本詩時要注意對抒情方法掌握,這是因為此詩全篇借景抒情,主要特點是“詩中有畫”:殘月、棲鴉、霜天、漁火、楓林、遠寺、夜鐘、客船,有聲有色,遠近相接,層次分明。而畫中的主體則是漂泊異鄉、黯然失魂的詩人。

  《游子吟》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孟郊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孟郊自創的新樂府詩。通過描繪典型事例,運用比喻象征,禮贊了溫煦深摯的母愛。在理解本詩時需要對表現手法進行重點掌握:本詩運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新穎貼切,巧妙完美,耐人尋味。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句中,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對慈母的心意,以“三春暉”喻指母親對子女的愛。小草在春天的陽光下萌發,象征子女在慈母的愛撫下成長;小草不能報答春陽的恩德,象征母愛深厚,子女也難相答母容干萬一

  下面的題目有助于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

  1.下列作品中,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有

  A.《游子吟》B.《出塞》

  C.《江南春》D.《春江花月夜)}

  E.《迢迢牽牛星》

  2.下列標題屬于詞牌的有

  A.《游子吟》B.《虞美人》

  C.《出塞》D.沁園春》

  E.《望海潮》

  此題考查的是對體載的掌握。

  《烏衣巷》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劉禹錫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人憑吊金陵古跡烏衣巷,描繪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感嘆滄海桑田,暗示社會總在發展變化,豪門大族不可能永享富貴的情景。

  在理解本詩時應注意對抒情手法的把握,這是因為此詩全篇寓情于景。詩人詠懷古跡,通過自然景物(野草、斜陽、燕子)的描寫,來體現自己的觀點,抒發內心的感嘆,卻沒有發一句議論。

  《賦得古原草送別》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白居易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詠物以送別,借描寫古原上春草離離的景象,寄托了送別友人時的深摯情意,以示送別。詩人描寫春草的茫茫無際,贊頌春草生命力頑強,表達了對朋友的關切與祝福。

  在表現手法上,此詩巧用典故。此詩乃詠物抒懷之作,描寫春草以示送別。春草與離別最早結緣,源于《楚辭?招隱》“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婆婆”,白居易的“又送王孫去,美美滿別情”,這里巧妙地化用原詩意,將春草與離別之情融為一體,進一步開拓意境,豐富內涵,總束全詩。

  以下的題目有助于對課文重點知識的理解。

  仔細閱讀課文,簡答下列問題:

  (1)詩的前四句與送別有什么關聯?

  (2)全詩分為幾層?從送別的意義上看,各自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1)以草的枯榮,象征人間的離合,堅信別離必有再聚時,也以春草再生鼓勵離人堅韌不拔。(2)前六句為一層,借春草安慰離人,鼓勵離人;后二句為一層,點明送別。本題旨在考查對本詩的層次劃分和表現手法的掌握情況。

  《江南春》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杜牧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方法。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借描繪江南春景,寄寓歷史感慨。在理解本詩時應注意把握抒情方法,這是因為此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后兩句專寫煙雨中的南朝佛寺。南朝廣建佛寺。亭臺樓閣,金碧輝煌,掩映在花叢煙雨之中,成為江南一景,而今卻所存無幾。詩人借佛寺關系歷史發展,得出如下結論:信佛決不會帶來長治久安。

  《夜雨寄北》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絕句。詩人滯留巴蜀地區,收到妻子的來信,以此詩作答,傾訴思念親人、渴望北歸團聚的感情。

  在理解本詩時應注意對表現手法進行重點掌握,這是因為此詩構思巧妙,通過重復“巴山夜雨”,將眼前與將來、實景與想象融合為一,展現自己與親人悲歡離合的情景,構思巧妙,耐人尋味。兩次寫“巴山夜雨”,前一次以秋雨蕭瑟之景來渲染長夜難眠的離愁別恨;后一次則通過設想未來,表現出詩人切盼回到妻子身邊的愿望。

  以下的題目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

  仔細閱讀本詩,簡答下列問題:

  (1)詩人為什么重復“巴山夜雨”?詩中的中心景物是什么?

  (2)詩中寫了哪兩種不同的時間與空間?

  參考答案:(1)突出思親念歸、寂寞凄涼的感情;將現在和將來、自己

  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聯結起來。(2)時間:分離的現在與會面的將來;空間:詩人獨處的巴

  山與夫妻團聚的長安。本題旨在考查對本詩的表現手法的掌握情況。在答題時要突出思親念歸、寂寞凄涼的感情;將現在和將來、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聯結起來的意境。

  《虞美人》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記憶李煜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李煜投降宋王朝后,于976年到達汴京,受封“違命侯”。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囚,過著屈辱的生活。他用這首詞,追懷故國,思念往昔,抒發埋藏在心底的哀愁。

  在理解本詞時需要對表現手法進行重點掌握。此詞多處運用比喻手法,比喻形象生動。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將愁思比作滿江春水,奔流不息。這個比喻非常真切地表現了詞人身陷“小樓”不得自由,而又懷念故國的滿腔愁懷。

  下面的題目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

  仔細閱讀課文,簡答下列問題:

  (1)“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寓意是什么?

  (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兩句詩有什么言外之意?

  (3)全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春花秋月似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囚禁生活與春花秋

  月無緣,表示痛不欲生的絕望心情。(2)表示物是人非。(3)追懷故國,有亡國之痛,思念往昔,表達階下國的內的哀愁。本題旨在考查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現手法的應用能力。

  《望海潮(東南形勝)》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記憶柳永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首詞用鋪敘手法,寫杭州風貌,上片寫城市繁榮景象,下片寫西湖秀麗景色。因此,在理解本詩時需要對表現手法進行重點把握,這是因為此詞善用鋪敘。

  全詞描繪景物都是用的鋪敘手法。如上片用“形勝”、“繁華”領起,而后又以鋪敘的手法來描

  寫杭州城市的秀麗風光和繁榮景象。下片以“清嘉”領起,鋪敘西湖美景。取眼前之景,純用白描手法,生動自然而又意趣橫生。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就都純用白描。

  《水調歌頭(明月見時有)》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記蘇軾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依據《古代抒情詩的閱讀和欣賞》一文所提供的知識,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詞。它是一首一向極負盛譽的中秋詠月詞。“水調歌頭”為詞牌名。這首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時蘇拭出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當時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出任密州地方官,而此時蘇軾與弟弟蘇轍已分別七年未能相見。中秋之夜蘇軾觸景生情,遂作此詞以表懷念之情。“月到中秋分外明”,詞人飲酒賞月,寫下了這首一向極負盛譽的中秋詠月詞,表達了他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以及對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表示安慰和祝愿。所以在理解本詩時應注意對表現手法的把握。

  (1)全詞以月貫穿給終。上片從問月贊月,向往月宮,寫到月下起舞;下片從月影移動,月亮圓缺變化,寫到月光永照。

  (2)語言凝煉精當,為歷代騷人墨客所推崇。如“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等句,均流傳千古而不廢。

  以下的題目有助于對文章中點的理解

  1.(2000.4.自考試題)蘇軾《水調歌頭》中,最能體現“兼懷子由”的詞句是(   )

  A.不知天上宮鬧,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C.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D.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參考答案:前三項均與主題無關,只有D項提及一個“別”字,顯然表達了與兄弟久別的思念之情。

  2.(2000.10.自考試題)下列詞人中,其作品以風格豪放著稱的是(    )

  A.柳永    B.蘇武

  C.李清照  D.李慎

  參考答案:此題考查內容為作者知識,豪放派的著名代表有蘇軾、辛棄疾兩人,選項中僅有蘇武,故選B.

  3.(2001.4.自考試題)蘇軾《水調歌頭》小序云:“雨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里的子由是蘇軾的(    )

  A.父親B.哥哥

  C.兒子D.弟弟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李清照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掌握本首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李清照在靖康之難中,經歷國破家亡的慘痛遭遇。此詞抒情時主要通過敘述人的舉止情態抒情,將外在情態與內心活動相結合,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備的主人公的形象。外在情態如“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表明詞人抑郁苦悶,百無聊賴,滿腹憂傷,不能抑止。內心活動用“聞說”、“也擬”、“只恐”等句來表達,然而,無限哀愁畢竟無法排遣,詩人再也興不起游玩的興趣。

  請看以下的試題:

  仔細閱讀課文,簡答下列問題:

  (l)“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含義是什么?

  (2)詞人是從哪兩個方面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

  參考答案:(1)春光依舊,而丈夫故去,自己流離失所。(2)外在情態與內心活動。本題旨在考查對本詩的含義和抒情方法的掌握情況。

  《書憤》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陸游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掌握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以早歲的壯志豪情和前線的斗爭生活作映襯,抒發壯志未遂、時光虛擲的憤慨,企盼有諸葛亮那樣的人物出來興師北伐,完成統一大業。

  詩的前四句為借景抒情。回顧年輕時把一切事情看得那樣簡單,以為憑著豪情壯志和堅定如山的氣慨,就能輕而易舉地收復失地。言外之意是:世事復雜難測,自己的愿望很難實現。

  結尾“《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借典故抒情,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對南宋投降派的斥責,二是盼望有諸葛亮這樣的人物出來,興師北伐,達到九州一統的目的。

  本詩運用了對比和典故兩種表現手法。

  (1)今昔對比,古今觀照。全詩通過今昔對比,現實與歷史的觀照,突出了主旨,悲憤之情溢于言表。

  (2)善用典故。用諸葛亮作《出師表》的典故,斥責投降派的喪權辱國,又表達了自己希望恢復中原、統一祖國山河的愿望。

  請看下面的考題:

  1.仔細閱讀課文,簡答下列問題:

  (1)作者所書的“憤”有哪些方面?

  (2)“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寫的是什么?其語言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1)中原未能收復,年老力衰,壯志未酬,投降派當道,沒有恢復北方的英雄。(2)高度概括了歷史事實與自身經歷。只用幾個名詞排列句式別致,靜中有動,透露出戰爭的氣氛。本題旨在考查對本詩的主題思想和表現手法的掌握情況。

  2.(2000.4.自考試題)陸游《書憤》中高度概括歷史事實與自身經歷的名句是(    )

  A.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B.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C.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D.《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參考答案:這一題考詩詞背誦以及對詩句的理解。只有B項符合題干要求。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辛棄疾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誦本詩,概括并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首詞運用情景交融、疊用典故的手法,抒寫了作者報國無路、壯志難伸、年華虛度的悲憤,表現出關心國事、渴望收復中原的愛國精神。因此,在理解本詩時應注意對以下內容的掌握。

  1.抒情方法

  這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主要表現在上片,用多種景物的組合,傳達出復雜的感情。

  2.表現手法

  (1)善用典故。下片連用張翰見西風起而辭官、劉備鄙視許汜、桓溫感傷歲月流逝三個典故,表達詞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有家難歸,有志難伸;不求私利,意氣風發,以國事為重;歲月蹉跎,時間易失,年華虛度,悲哀之至。

  (2)綜合運用了比喻、比擬、象征等多種修辭手法。“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句中,“玉暫螺髻”是比喻,以遠山為本體:“獻愁供恨”是比擬,以山擬人。“落日樓頭,斷鴻聲里”句中,“落日”、“斷鴻”則有象征意味,黃昏落日,令人聯想到南宋國勢衰微;離群的孤雁,則使作者聯想到自己和宋朝百姓背井離鄉的遭遇。

  請看下面的題目:

  1.仔細閱讀課文,簡答下列問題:

  (l)“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

  (2)“把吳鉤看了,欄于拍遍”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1)比擬、比喻、象征(2)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激憤,無人理解的悲憤。本題旨在考查對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所運用的抒情方法、表現手法的掌握情況。

  2.(2000.4.自考題目)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遙岑遠目”之后,緊接著所寫的是(    )

  A.落日樓頭,斷鴻聲里  B.盡西風、季鷹歸未

  C.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D.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本題目考查考生對詩詞原文的背誦以及理解。

  3.(2001.10,自考題目)下列詞句,運用典故的有(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B.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C.體說鯨魚堪繪,盡西風、季鷹歸未

  D.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E.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參考答案:此題是考察對課文的熟悉。在詩中的下片連用張翰見西風起而辭官、劉備鄙視許汜、桓溫感傷歲月流逝三個典故,表達詞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有家難歸,有志難伸;不求私利,意氣風發,以國事為重;歲月蹉跎,時間易失,年華虛度,悲哀之至。所以正確答案為CDE。

熱門資料下載:
<
自考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自考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357 51291557
熱點專題
 
 自考熱點關注
                        MORE>>
學員報名服務中心: 北京北三環西路32號恒潤中心18層1803室(交通位置圖
咨詢電話:北京- 010-51268840/41 傳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育路網-中國新銳教育社區: 北京站 | 上海站 | 鄭州站| 天津站
本站法律顧問:邱清榮律師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權所有| 京ICP證100429號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 午夜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亚洲国产午夜理论片大全 |